橡胶是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面积达30.33万亩,近年来,孟连县主动思变求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橡胶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完善组织机制、服务机制、联建机制和资源机制,助推橡胶产业提质增效,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组织机制,筑牢产业发展“桥头堡”。将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橡胶产业发展的基石,发挥党支部组织带动作用,构建“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为胶农鲜乳胶价格提供保障、为企业鲜乳胶收购搭建平台、为村组集体经济增收拓宽渠道,围绕全县橡胶产业种植布局,设立37个鲜胶乳固定收购点,县乡村组四级党组织党员联动,把橡胶收购工作细化到人,分人分片、定岗定责,让责任“上肩”,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日常管理和政策宣传,形成党组织领着产业走、党员围绕产业动的工作格局。
服务机制,搭建产业发展“连心桥”。聚焦橡胶树新品种使用情况、种苗生产、胶园更新管理、割胶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核心难点,加强与云南农业大学深化合作,建立“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聚焦保障胶农的收入水平、生产积极性,保障种植端的稳定,实施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简化投保流程,提供便捷渠道,建立回访机制,健全完善的风险监测服务体系;聚焦橡胶白粉病防治,成立治理工作站,组建134支橡胶白粉病防治专业队伍,统一力量、统一措施、统一喷洒,解决全县橡胶树白粉病“有病无防”问题。
联建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动力源”。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橡胶产业园区布局建设,引进云南省首个独立自主生产医用乳胶手套品牌—“云普森”,培育规上企业7家。村党总支(党委),小组党支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起服务平台、合作平台、交流平台,企业为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设备等服务,合作社负责收购农户新鲜胶乳,胶农则专注于橡胶日常管护与生产,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企业服务、群众跟进”的工作格局。今年来,供应鲜胶乳5033.87吨,不仅保障了企业鲜乳胶用量需求,直接增加胶农收入250.49万元,带动当地群众600余人就近就业,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资源机制,夯实产业发展“保障网”。在资金方面,利用国家天然橡胶保护区建管护政策,不断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整合政府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贷款等1亿余元,推动橡胶种植基地、加工设备、品牌培育等提档升级,同时引导行政村用村集体经济助力产业发展;在人才方面,搭建平台组织优秀的橡胶种植户、企业员工到云南农业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进修学习,将本地种植能手、技术骨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前已培育橡胶专业管育人才969人;在招商引资方面,瞄准橡胶产业产品附加值高的全产业链端,整合公司一类、二类医疗器械生产销售资质,建成12条生产线,实现年产5.6亿双医用天然乳胶手套。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孟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