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澜沧:“稻鸭共生”走出生态农业新“稻”路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1日 11:46:09  来源: 云南网

  过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田园生活的经典写照。如今,在澜沧县发展河乡的稻田里,稻花香依旧,更添鸭声阵阵。近年来,该乡立足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稻鸭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构建“稻+”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稻鸭双收的新“稻”路。

  七月的发展河乡,满眼绿意,生机勃勃。在勐乃村荒坝村民小组的稻田里,嫩绿的稻苗随风轻摆,一群小鸭子悠然游弋于稻浪之间,忙着除草啄虫,构成了一幅“稻在水中摇,鸭在稻间游”的美丽画卷。

  荒坝村民小组地处冷凉山区,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湿润,是全乡水稻优产区。但因气温湿冷,水稻生长慢、产量不高,且施肥打药影响品质。而“稻鸭共生”模式的推广,极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2025年,该小组种植“町稻香”优质稻米450余亩,养殖生态麻鸭60余只,经济总收入达97.5万元。

  为何选择“稻鸭共生”?发展河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贵泉解释,鸭子在稻田活动能疏松土壤、浑水耘田,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其喜食杂草和害虫,可控制病虫草害;粪便还能作肥料增肥土壤,形成“鸭促稻长、稻促鸭肥”的良性循环。

  农户张改的账本印证了模式的效益。20多亩稻田投放25只麻鸭雏,不施肥打药,每亩省100元以上成本。秋天鸭子可卖活鸭或制成麻辣风干鸭,增收2500多元;生态米能卖20元/公斤,效益可观。

  这种模式弥补了传统种植的单一性,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让稻田成了“聚宝盆”。下一步,发展河乡将以绿色生态发展为主线,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党建引领+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探索更成熟路径,让“稻鸭共生”成为群众增收引擎。

  云南网通讯员 许梦诗 李秀珍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