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砥砺奋进 行稳致远】景谷教育突围记:从“教育移民”到“家门口圆梦”的三年逆袭
四百公里,是景谷到建水的距离,更是李新云心头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三年前,像无数景谷父母一样,他咬牙将女儿送往远方求学,只为博一个“更好的未来”。代价是掏空的家底、熬干的精力,以及四百公里山路上无尽的担忧:“孩子生病或有点小情绪的时候打电话回来,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有时候等我们赶过去到半路的时候孩子又打电话来,问题解决了,不用去了。真是身心憔悴!没办法的办法啊……”
李新云的叹息,曾是这片土地好多家庭最无奈的回响。然而,2025年盛夏,景谷交出了一张滚烫的高考成绩单:特控线(一本)上线244人,本科上线率达56.1%!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是,曾经熙攘的“送学路”日渐冷清,取而代之的,是“家门口”校园里孩子们自信的笑脸和家长们如释重负的欣慰目光。这场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从困境突围到崭新气象,背后是县委、县政府“教育是最大民生”的庄严承诺和一场历时三年、举全县之力的破釜沉舟。
县四班子领导到县一中考点为2025届高考考生加油鼓劲
2025届高考考生进入考场
时针拨回三年前,“教育洼地”的标签是景谷最深的痛。“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发展!”县委主要领导的话语斩钉截铁。从此,一场关乎万千家庭希望的教育攻坚战役,就此打响。
全县2023年高考教育教学质量总结大会
决心,在顶格推进中彰显。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教育“双组长”,教育责任成为考核“硬杠杠”。县委常委、县政府班子人人挂联学校,乡(镇)党委书记述职必述教育。常委会、常务会高频聚焦教育议题,人大、政协密集调研问诊,一张“党政同责、全域攻坚”的大网迅速织牢。
2022年6月27日下午,临沧市第一中学帮扶景谷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正式签约。
建设中的景谷易成高级中学
当合作方校长赵光东带着临沧一中的使命初抵景谷,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几栋孤零零的教学楼矗立在黄土之上,道路坑洼,围墙也没有。“当时来的时候条件确实艰苦。”赵光东告诉记者。但政府的效率令他震撼:“一条关键道路,他们竟然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完成了硬化!学校里的基础设施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达到要求。这速度,这决心,罕见!”这雷霆万钧的“景谷速度”,是县委、县政府破釜沉舟意志最直接的宣示。
景谷县第三小学
景谷县第二幼儿园
决心,更化为真金白银的投入。 财政再紧,教育优先!累计化解历史欠账近2亿元;投入3000余万元重启县民中、景谷镇小学等多年“烂尾”工程;建成县三小、县二幼,缓解城区“大班额”“入园难”;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整合县二中、县民中高中部至县一中,实现“高中向县城集中、分段办学”的战略转身。同时,与临沧一中签订战略协议,建立“同测同考同管理、教师双向互派”机制,为本土教育注入强劲活水。
景谷易成高级中学全景
景谷易成高级中学2024年新生军训
景谷易成高级中学,成为这场蝶变的核心战场与生动缩影。合作方赵光东团队制定了清晰的“三年攻略”:首年提振景谷教育的士气,重塑信心;次年建章立制,植入精细基因;三年深化合作,冲刺质量巅峰。
李新云与女儿李纯西查看成绩
信心重塑谈何容易?质疑声从未停歇。2022年9月,当李新云的女儿李纯西从建水转回景谷读高一,全家都捏着一把汗。学校给出一个月试读期,成了关键转折。“回来没多久,她就说环境好、老师好,沟通顺心,整个人都开朗了!”李新云感慨,最惊喜的是,女儿竟主动制定了学习计划,“这才是最好的蜕变!”此后每个周末,能回家半天的李纯西总爱分享校园趣事。看着女儿状态一天天变好,学习越来越主动,李新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种安心,多少钱都换不来。”李新云道出了景谷千万个把孩子送出去外面读书的家长的心境。今年高考,李纯西取得了514分(小三门)的成绩,一家人对这个结果,满是欣慰。
景谷易成高级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会
质量跃升的核心密码,在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轮驱动。临沧一中骨干教师“输血式”进驻,带来前沿理念;景谷教师则“人人派出去”,深度浸润临沧一中的教学沃土。赴临沧一中跟岗一年的教师苏有新经历了一场理念洗礼:“初到临沧,面对他们严格精细的管理,我满心疑惑。”但日复一日的观察让他豁然开朗:自修课上老师无声地陪伴,教研会上为打磨一个知识点精益求精的态度,“原来这就是‘严管厚爱’的极致!严在规则分明,爱在无微不至地守护和全身心地投入!”这份顿悟,点燃了他归来的热情:“我们全力复制这种精髓,效果立竿见影!”
三年前便扎根景谷的合作方教师肖奎兴,是这场教育蜕变的深度见证者。谈及景谷教师队伍的变化,他眼中满是赞赏:“这里的老师骨子里有股敢拼敢闯的韧劲!教研会上畅所欲言,思想火花四溅。理念碰撞在所难免,但大家始终秉持一个信念——‘求大同存小异’,一切为了景谷的孩子好!”
三年砺剑,锋芒毕露!胡文扬(中考551分→高考629分)、林佳佳(中考561分→高考630分,志愿陕西师范大学)、唐有泽(中考556.5分→高考626分)……一批批学子的惊人跨越,成为景谷教育升维最有力的注脚。曾经抗拒留下的林佳佳,如今眼中闪着光:“老师总能察觉我的情绪波动,及时疏导。这种关注让我脱胎换骨。”更让他坚定的是未来选择:“我想回来当老师,影响更多人!”更深远的变化是数据:初中优质生源县内就读率从三年前的34%,飙升至如今的90%以上!家长的“用脚投票”,标志着对本土教育信心的强势回归。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蝶变背后,是一支被唤醒、赋能、尊重的“景谷铁军”在冲锋陷阵。
县委主要领导走进县一中课堂听课
县领导到景谷易成高级中学为2025届高考考生加油鼓劲
县委打出“引育用留”组合拳:多渠道引进406名高素质教育人才;累计派出34批次400余名教师外出取经;推行校长“提级管理”和“职级制”改革,调整校级班子135名,选派67名校长参加高端培训。严管与厚爱并重:师德师风“铁律”高悬,“清廉教育”纵深推进;同时,持续加大投入,提升待遇地位。肖奎兴老师动情地说:“教师节、高考前,县领导必来慰问,这份尊重让人温暖!”
开放合作催生理念升维。与临沧一中、易成教育集团的深度交融,不仅是资源输入,更是文化碰撞与融合。当地教师“敬业、虚心、善反思”的特质,在合作中激发出强大动能,成为质量持续提升的深层沃土。
景谷易成高级中学出行道路
回望初到时的情景,肖奎兴感慨万千:“当时县城通往学校的路崎岖难行,但县委、县政府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解决了问题。这份对教育的超常规重视,深深打动了我。”他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学生们淳朴好学、积极向上,教师队伍敬业勤勉、精益求精,每项工作都力求完美,并坚持复盘反思。”
对于合作办学模式在景谷的成功实践,肖奎兴充满洞见:“这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创举。先进的办学理念固然关键,但它更需要一片深厚的沃土来扎根生长。而景谷,正是这样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沃土!我对未来合作办学的深化充满无限期待。”
景谷易成高级中学2025届学生复习备考
社会评价悄然转向。刚把孩子从外面转回景谷易成高级中学的家长付永会的话代表了普遍心声:“今年高考成绩很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孩子也从外面转回来了,景谷教育真变了,不用再往外跑!”
来自碧安乡的家长余阳阳,这位从未给孩子报过补习班的朴实农人,看着孩子的成绩单激动不已:“没有合作办学,哪敢想孩子能考这么好!现在理想实现了!感谢政府!”
曾经外流的生源如归鸟回巢,曾经辗转难眠的父母终于能睡个安稳觉。
结语
2025届高考考生祝玉娟:“没有合作办学,我可能选择出去。但有了它,我更愿留在景谷上学!中考569,高考620,满意!”2025届高考考生祝玉娟的选择,清晰而坚定。
2025届高考考生家长杨晓燕:“家里条件有限,送出去负担不起,不送出去又怕耽误孩子前途。但三年下来高考成绩很理想,景谷教育越来越好了!”家长杨晓燕的感慨,从“担心”到“满意”,道出了万千家庭的心声。
从李新云四百公里的辗转难眠,到余阳阳“家门口”收获的惊喜与安心;从优质生源的无奈出走,到如今90%以上坚定留下;从曾经的困境低谷,到实现令人瞩目的华丽转身——景谷用三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关于信念、决心与实干的动人故事。
景谷易成高级中学开展课间操
景谷一中举办学生运动会
县委、县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举全县之力夯基垒台,将“最大民生”的承诺,化作了万千学子触手可及的梦想阶梯。
景谷易成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教师合影
站在新起点,赵光东校长目光坚定:“下一步是‘高分突破’,路还长,但有决心!”
易成高级中学肖奎兴老师深情寄望:“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2026,景谷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