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积极探索“产业+就业”融合发展路径,以农业产业为纽带,搭建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劳动力足不出村就能就近上岗。
产业聚能:让岗位“近在咫尺”
产业是就业的“蓄水池”。景东县依托资源禀赋,将蔬菜产业列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聚焦产业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使就业岗位在“家门口”批量生成。以景东县水果蔬菜集配中心项目为例,目前,集配中心已入驻15家企业,提供用工岗位3000余个,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从事种植、采摘、分拣、包装和搬运等工作,实现“工厂建在村旁,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服务筑底:让就业“触手可及”
“家门口”就业,不仅需要“有岗可就”,更要“服务到位”。景东县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载体,构建“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岗位匹配、权益保障”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同时,着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集配中心设立零工驿站,引进禾光人力资源(云南)有限公司运营,开展面向入驻集配中心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上门摸清劳动力就业意愿,精准对接企业。自就业服务平台建成以来,累计促成就业5000余人次,实现务工增收1000余万元。
完善设施:让务工“便捷舒适”
筑牢家门口就业阵地,离不开设施齐备。对标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标准,在集配中心附近建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人居住的住宿示范社区。社区内职工食堂、卫生间、淋浴房、洗衣区、晾晒区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当前入住40余人,为县外及其他乡镇务工人员提供吃住一体的便捷服务。
未来,景东县将积极融入全市“创业之城”建设和就地就近就业示范点建设,通过企业间签订劳务合作协议等方式,积极提供蔬菜分拣、包装、运输等多元就业岗位,收集务工人员信息,广泛宣传发动,有组织地开展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确保示范点供需平衡,让务工人员实现更充分、更方便地就业。
云南网通讯员 苏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