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TA们“遥控”天气,硬核守护宁洱!
为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迅速转化实践应用,实现从“数据积累”到“实践应用”的跨越,宁洱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气象局,立足县域实际,围绕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防灾救灾等方面,不断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主动干预灾害链,以气象科技赋能防灾减灾工作。
在体系建设上,县级财政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在德化镇、黎明乡、普义乡农业主产区建成5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每个作业点配备火箭发射系统和专业作业队伍,购置300余枚防雹弹、降雨弹,构建起集“灾害防御、生态调节、产业保障”于一体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为各项工作开展筑牢硬件基础。
在特色产业保障方面,烤烟产业作为宁洱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关乎众多烟农的切身利益。冰雹是烤烟种植过程中的致灾因素之一,严重可导致烤烟绝收。对此,宁洱县应急管理局与县气象局建立“作业点+烟田”定向防御机制,依托气象卫星监测、雷达回波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雹云发展趋势进行实时跟踪与预测,一旦发现雹灾风险,作业队伍迅速响应,提前干预雹云、调节局地小气候。2023年以来,共开展防雹作业40余次,全县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3.75万亩,产量10.15万担,烟农稳定实现售烟收入1.73亿元。
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宁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旱季节易引发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森林火灾等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作业团队针对干旱导致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风险,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增雨作业60次,对缓解森林干旱胁迫,降低森林火灾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宁洱县实现连续三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宁洱县应急管理局与县气象局建立数据共享与协同联动机制,结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实施人工增雨。通过“自然降水+人工干预”协同作用,扩大降水覆盖范围,延长空气净化时效。2024年宁洱县空气质量优良率约为99.7%,为居民营造了清新宜居的生活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该作业体系以报告风险评估为基础,通过精准化、专业化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领域逐步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控”的转变,自建成以来,依托先进的监测预警系统和高效的作业机制,精准预防预警雷暴、冰雹、暴雨洪涝灾害80余次,成为气象科技服务“三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