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发展】景谷:思茅松“三链融合”打造绿色经济新引擎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李江研究员团队以“云林1号思茅松优良家系集约化培育纸浆原料林示范推广”项目为支点,依托景谷特色思茅松资源,成功打造全国首个思茅松“育种—种植—加工—林地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创新示范样板。通过“良种+良法+增值”的“三链融合”模式,探索出“砍松种松、以松养松”的林地综合利用新路径,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良种良法筑基,缩短周期提效益
李江研究员团队依托自主选育的“云林1号”“云林4号”等思茅松优良家系,构建“集约化育苗—精准栽培”技术体系,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分调控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应用该体系,原料林轮伐期显著缩短50%,木材蓄积量提升35%。目前已在景谷建成5000亩核心示范林,带动周边推广种植3万余亩,为林浆纸产业提供了优质、可持续的原料保障。
科技赋能循环,“以短养长”解难题
针对思茅松生长周期长的特点,李江研究员团队创新推出“以菌养松”的“以短养长”模式。该模式变废为宝,利用思茅松采伐后的伐桩、枝丫等剩余物,规模化种植茯苓、白参等高价值药用、食用菌类,形成“伐后即种、以菌养林、以林促菌”的菌松共生循环经济。当地农户因此获得“林上采松、林下收菌”的双重收益,实现了“砍一片、种一片、富一片”的良性循环。该技术显著提升林地利用率,使每亩林地产值增加2倍以上,有效破解了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瓶颈。
精深加工增值,打破垄断促升级
瞄准高端纸浆市场需求,李江研究员团队成功选育全国首个绒毛浆专用良种“思绒1号”,助力合作企业大幅提升绒毛浆品质,使其达到国际标准,产品附加值提高40%。目前,项目正联合国内大型纸企,依托思茅松资源建设全国最大的长纤维材原料林基地和绒毛浆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将超15亿元,有力打破进口绒毛浆的长期垄断局面,推动云南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景谷经验”示范全国,碳汇融合再拓新局
该创新模式已在景谷成功推广示范,实现了思茅松产业从“单一用材”向“立体开发”的转型升级。其“林—浆—菌”三产深度融合模式,对全国速生丰产林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下一步,李江研究员团队将紧抓“碳汇林业”发展机遇,探索“林—菌—药+碳汇”复合经营模式,持续扩大思茅松全产业链规模,提升林地综合效益,为西南山区生态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景谷经验”。(舒成伟 周荣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