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头图 >> 正文
景东:盘活一片地 改变一方人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7日 10:59:41  来源: 云南网

  普洱市景东县文井镇文华村位于川河沿岸,坐拥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禀赋,全村耕地总面积达5960亩,主要以烤烟、蚕桑、甘蔗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但由于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水平不足,产业升级面临瓶颈。为此,文井镇文华村党总支创新探索出“土地增值+规模经营+专业分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市场主体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群众增收等多重效益突破,全面促进乡村蝶变。

  走进景东县文井镇文华村,连片的烟田、桑园与甘蔗地绿意盎然,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农时,施肥、除草,一派热火朝天的农耕图景,谁能想到,如今这阡陌纵横的良田,在往昔竟是连规模种植都难以想象的景象。景东县文井镇文华村党总支副书记倪应海回忆说:“文华村是典型的移民大村,人多地少。在土地节约流转之前产业比较混乱,农作物相互间影响较大,产量质量难以保障,老百姓增收难。”

  为改变上述原因带来的产业“窘境”,文华村党总支牵头对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查、登记,核实债权债务,摸清“三资”底数,并将零散的土地集中流转、归零为整,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租赁、统一经营。

  倪应海告诉记者:“我们到村民家中征求老百姓意见,然后通过小组、村一起来开会动员,然后把零散土地集到村‘三农’服务部,进行过统一经营之后,又流转到想种植的大户手中,然后不想种地的农户除了收取租金外,还可以以务工的方式增加收入。”

  不仅如此,文华村还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抓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以往的“种植一季”农作物变为“全年有收成”,让“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落地生根,更让“劳作者”转变为“合伙人”,蹚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集体受益、群众增收”的新路径。

  景东县文井镇文华村村民罗成恩激动地说:“我家以前土地少,只有5到6亩,要发展什么大的产业也不好发展,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今年我又流转回来60多亩来种烤烟,烤烟周期短、效益也好,像今年(预计)还能卖得到40万元。”

  正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就业渠道等多重组合拳,不仅提升全村的产业组织化、规模化与专业化,也大大提升了文华村的村集体收入。倪应海介绍:“2024年文华村总共流转土地3500多亩,其中从农户手中流转1770余亩,每亩村集体收取50块钱生产服务费。另外从文华农场竞标了一部分土地,流转后补贴一部分为村集体收入,最后烟税分成也有30万元左右,总的2024年村集体收入是达到了490万元。”

  秉持“取之桑梓,用之桑梓”的治村理念,文华村党总支制定《文井镇文华村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使用方案》,将集体收益编织成覆盖党建、教育、产业发展的民生网络,让每一分集体经济增长都成为丈量乡村幸福的标尺。倪应海说:“我们村集体经济主要就用在民生建设,像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修缮、烤房维修,还有困难老党员慰问,上一本大学生的嘉奖,或者重要节庆日搞活动的开支,通过这些方式提升我们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的文华村,产业振兴的“活水”滋养着这片土地,群众的幸福感如田间的作物般蓬勃生长,勾勒出一幅 “业兴、民富、村美”的鲜活图景。

  文华村党总支的“土地增值”利益联结的实践案例更是被选入“云南省+”大增收助农模式之一,村集体发展模式入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强村,在景东基层党建的实践沃土中树立起标杆典范,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 “文华智慧”。

  云南网通讯员 周芸 杨光要 胥婷月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