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城县宝藏镇水城村:捧起家门口“金饭碗” 劳务合作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
曾经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端稳“就业碗”。江城县宝藏镇水城村积极探索创新就业模式,成立劳务合作社,为当地百姓铺就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让“家门口”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党建领航,绘就就业“路线图”
劳务合作社筹备之初,镇党委、政府牵头,多次召开联席会议,构建“村+网格+微网格”三级管理体系,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深入村寨动态登记劳动力人数、技能、意向等基本情况,建立“就业信息群”,并主动与周边企业沟通联系,搭建起“企业+合作社+村民”的三方联动就业“连心桥”,为企业输送合适的劳动力,也为村民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合作社牵线,织密就业“服务网”
劳务合作社的成员们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主动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信息,并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为150余名村民量身匹配合适的就业岗位。考虑到村民务工安全问题,合作社与企业达成“点对点”接送协议,每天清晨企业的车准时停靠在集镇路口,傍晚再将务工村民安全送回,这不仅节约了村民的交通成本,更确保了村民往返途中的安全,为务工村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
家门口就业,托起民生“幸福梦”
“以前找工作像无头苍蝇,现在合作社一个电话就安排妥当,每天收入有100多元,还有专车接送,真是太好了!”水城村村民李大姐感慨道。对于水城村周边的百姓来说,劳务合作社的成立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过去,许多村民为了增加收入,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不仅面临着生活不便等问题,还增加了就业成本。合作社的对接,他们可以在当地的企业里找到合适的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合作社向用工企业累计输送务工人员220人次,真正实现“出了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工门”。
从“外出找活干”到“家门口上岗”,水城村劳务合作社的初步成功,是深化“党建+合作社+N”模式的鲜活注脚。通过基层党组织统筹、合作社发力、企业助力、群众参与,一条“组织化输出、精细化服务、本地化就业”的共富路径日渐清晰。(方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