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雨季限定!普洱思茅上演“菌语霓裳”野性美学
云南的雨季
是大地与山林的隐秘对话
六月的普洱思茅
五颜六色的野生菌
带着松树的清香与泥土的温热
如精灵般从泥土的缝隙中探出头来
在这片被苔藓与雾气包裹的奇幻森林里
当姑娘的发间戴上鲜艳的大红菌
一场跨越民族与自然的视觉盛宴正悄然绽放
山雾缭绕间
身着景颇族
银泡盛装的模特
立于山林中
头顶新鲜采摘的大红菌
编织的华冠 艳丽的菌伞
如红宝石般
璀璨夺目
颈间垂落的野生菌项链随步伐轻摇
菌盖碰撞发出沙沙脆响
宛如森林的私语
当山风拂过
彩色织带与菌冠一同飞扬
一朵朵野生菌
正在诠释野性生命力
头顶景颇族包饰
红色织锦上绣着精致的几何纹样
包饰顶端垂落着由银泡串成的流苏
裙摆与披肩上的银泡银饰叮当作响
在斑驳的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
景颇族
身着
以玄墨为底的
布朗族传统服饰
乌黑的衣襟间
点缀着几朵
鲜红欲滴的
大红菌
手捧的竹编簸箕里堆满了新采的红菌
与发间的大红菌簪花遥相呼应
衣袂流转间
红与黑的碰撞
透着山野的灵动
布朗族
漫步山野
脚下落叶沙沙
衣襟缀满湿润
青苔与银饰
掌心托起大红菌花束
仿佛将整座山的雨季灵气
都凝在这一捧
鲜活之中
野生菌
是自然的馈赠
是山野的诗意
是舌尖的珍馐
更是大地的艺术
在这片
充满生机与诗意的秘境里
我们带走镜头定格的斑斓
留下山野永恒的生机
【温馨提示】
野生菌子千千万
一定要看好种类再下饭
这些菌子有毒
千万不要吃!
↓↓↓
鹅膏菌属(白罗伞、白毒伞)
含鹅膏毒肽,破坏肝细胞核DNA,中毒后经历6-48小时假愈期,随后出现肝衰竭。
辨识特征:具有“头戴帽、腰系裙、脚穿鞋”的典型结构(菌盖+菌环+菌托)。
亚稀褶红菇(火炭菌)
与可食用的密褶红菇极相似,误食后引发横纹肌溶解,72小时内可致多器官衰竭。
辨识特征:亚稀褶红菇的菌体中等大小。菌盖表面呈灰白色、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肉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
叶状耳盘菌(假木耳)
外形酷似木耳,但浸泡后释放黑色素,误食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
辨识特征:子囊盘小,黑色,呈浅盘状或浅杯状,由数枚或很多枚集案生一起,具短柄或几乎无柄,个体大者盖边缘呈波状,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和有棱纹,呈木耳状或叶状
秋盔孢伞(满天星)
菌盖仅1-3厘米,常混杂于松林落叶中,毒素引发神经性中毒和肝肾损伤。
秋盔孢伞(满天星)
辨识特征:子实体小。半球形、钟形至扁平部凸起,初期污黄色,后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边缘具不明显的细条棱,湿润时粘。菌肉淡褐色。
比起这些“毒王”
还有这些毒菌也不能碰
↓↓↓
《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图版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供图
《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图版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供图
注意
!!!
图上这些菌类
不采摘!不收购!
不加工!不食用!
最后
小编也提醒大家
这些方法鉴别毒蘑菇不靠谱
↓↓↓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中毒后该如何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