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金融特派员进农村试点工作以来,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以金融人才下沉为抓手,着力破解农村地区融资难题,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服务下沉,纾困解难暖民心
张鑫锋是墨江农商行文武支行工作人员,去年起,他多了一个身份——文武镇金融特派员。“一开始大家以为我们是上门推销产品的,不愿意和我们过多地交流。”张鑫锋回忆道,村民们起初对金融特派员的工作性质和服务内容存在误解。
面对困境,张鑫锋并未气馁。他通过“一户一表”的方式,认真走访建档,对文武镇重点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及442家市场主体的存续情况和融资需求展开全面调研。在走访过程中,张鑫锋了解到丫口村烤烟种植大户罗改荣因产业不断扩大,正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时,随即展开调研与评估,结合罗改荣的实际经营状况,为其定制了专属金融方案,最终为其授信45万元的生产经营贷款,解决了罗改荣的燃眉之急。
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张鑫锋还主动承担起金融知识普及的责任,为村民详细讲解普惠金融政策、反电信诈骗、反洗钱和手机银行操作等知识。自担任特派员开展服务以来,张鑫锋通过“融信服”平台线上对接需求,已成功为66户农户申请贴息贷款,总额达317.5万元。随着服务的深入,村民们逐渐转变观念,意识到金融特派员不仅不是单纯的推销员,更是为他们纾困解难、解决资金问题的贴心协调员。
创新产品,精准滴灌促发展
通过金融特派员这个桥梁纽带,墨江县深度发掘村民的金融需求和企业的融资难点,紧扣地方特色产业,推出一系列“靶向性”金融产品,为产业发展量身定制融资“金钥匙”。
“针对墨江烤烟产业发展需求,我们设计了全县适配产品——惠烟贷,今年以来授信贷款11118.9万元,有效带动了烤烟产业的发展。”墨江县农商行负责人介绍,“惠烟贷”采取纯信用方式发放,充分考虑农户抵押物不足的实际情况,不仅利率比普通贷款低,还大大提高了贷款的可获得性,有效促成贷款落地。
中红茶业(普洱)有限公司是墨江县龙坝镇的一家新兴茶叶生产企业,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企业迫切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升级。但由于企业成立时间短,缺乏足够的抵押物,通过传统贷款渠道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墨江县龙坝镇金融特派员王耀玉迅速行动,积极协调总行专项小组,大胆打破常规,将贷款审批重点从抵押物转向企业经营潜力,为企业量身定制“茶企升级贷”产品,为其授信500万元贷款。贷款落地后,中红茶业顺利采购先进生产设备,建成智能化生产线,预计年底企业产能将提升40%,带动周边200户茶农户均年增收8000元。
风险处置,筑牢金融安全线
墨江县金融特派员充分发挥“一线哨兵”作用,通过常态化实地走访、数字化监测预警,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并介入处置。
泗南江镇金融特派员毛君在日常走访中发现,2户农户因经营困难,贷款偿还压力骤增。他迅速联动金融机构与农户,深入分析生产恢复周期,量身制定还款展期方案,通过延长还款期限、调整付息方式,成功化解逾期风险,帮助农户保住信用记录的同时,保障了金融机构信贷安全。
在企业端,孟弄乡金融特派员周树同样以主动服务筑牢风险防线。墨江恒源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因市场波动导致资金回笼放缓,面临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困境。周树第一时间联合总行风控部门,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确认其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后,为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100万元,既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又有效防范不良贷款发生。这种“风险早发现、处置早介入”的模式,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更增强了乡村产业应对市场波动的韧性。
如今,在墨江的乡镇村组,金融特派员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用专业的金融知识、贴心的服务态度,在广大农村书写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墨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