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江畔的万亩林海翻涌碧浪,身着深蓝工装的防治队员穿行其间,喷粉机扬起的药雾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这场人与虫害的较量,正在景谷的青山翠谷间悄然展开。
今年入春以来,持续干旱高温天气导致景谷县威远、永平、民乐等乡镇竹林出现异常黄化现象。景谷县林草局应急响应机制迅即启动,由森防专家组成的“护林先锋队”携带着智能监测设备深入林区。通过无人机航拍扫描与人工地面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几小时内就完成千亩受灾森林的全域诊断。“这是近几年来罕见的复合型病虫害。”工程师赵昌学指着检测仪上的数据说,“竹螟幼虫密度已达警戒线,必须立即实施生物干预。”
在威远镇徐孔井防治现场,6台背负式风送喷粉机和2台无人机喷洒机正沿着竹间林道均匀喷洒白色药雾。这种以苏云金蚜孢杆菌为核心成分的生物制剂,能在竹秆表面形成智能微胶囊,当害虫啃食时会激活休眠菌体。就像给竹子装上“生物导弹”,既精准灭杀蚜虫、竹螟等靶标害虫,又能保护多种竹林益虫。“防治作业引入北斗定位系统,实现药剂喷洒轨迹的厘米级精度控制,较传统方式节省药剂40%。”技术员何顺边调试设备边介绍。
为实现防治工作全覆盖、无死角,景谷县林草局精心组建防治专业作业小队,对受害竹林开展“拉网式”精细化喷洒作业。清晨的民乐镇嘎胡村,几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森林哨兵”正在巡林。村民周大哥展示手机里的“智慧森防”APP:“发现虫情拍张照上传,专家马上给出处理建议”。这种“专业防控+群众网格”的模式已覆盖全县80多个行政村。
烈日下,队员们穿梭在茂密的竹林间,对受害竹林实施“拉网式”的精细化喷洒作业,伴随着喷洒机的启动,竹林间迅速弥漫起一道道云雾,宛如仙境。经过连续几天的艰苦努力,防治任务得以圆满完成,期间累计使用生物药剂2.5吨,为竹林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防治期间,专业作业小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发放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200余名村民普及林业常见病虫害识别知识与防治技术,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民乐镇种植户周大哥称赞道:“专家手把手教我们怎么保护竹子,还用了环保药,这下不用担心竹林受影响啦!”此次防治活动既提升了群众科学防治意识,还构建起“专业防控+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
近年来,景谷县持续强化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检疫,测报准确率维持在98%以上,有效防治率和调运检疫率均达100%,有力维护了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稳定。
云南网通讯员 舒成伟 李院艳 赵昌学 何顺 记者 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