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普洱思茅绿化带里的“凡尔赛美学”:当石斛成为街头风景丨美好生活在云南
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都市里,竟藏着“仙草”的灵动芳踪。这个初夏,循着幽香走进思茅城市的角落,捕捉石斛花与玻璃森林共生的诗意瞬间——从小巷街头的初露尖尖角,到楼隙窗边的盛放簌簌雪,这些“空中精灵”正悄悄为这座茶城续写《本草纲目》的当代注脚。本期系列报道,带你重新认识身边的“都市花客”——石斛。
不论什么季节,众网友都在为云南的绿化带惊叹。在其他地方被视为“珍品”“贵族”的花卉绿植和香料,总能在云南的绿化带里被找到。被誉为“植物王国”的云南,处处都能够给网友惊喜!春末夏初,普洱市思茅区大街小巷的行道树上、深谷幽林间、药材种植基地里,亦或是街边小店内,挂满了陆续绽放的兰科花卉,这些在其他城市被视为“温室珍品”的兰科植物,在思茅却成了寻常巷陌的“绿化带主角”,引得路人驻足拍照,网友直呼:“云南的绿化带,又在考验我的定力啦!”
“国保级”花卉上树 城市绿化玩出新高度
思茅地处北回归线黄金生物带,海拔梯度多样,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9.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300天以上,是“春城中的春城”,被联合国环境署专家誉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加之森林覆盖率达66.04%,为石斛生长创造了“天然居室”。
石斛,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过去,野生石斛因过度采挖濒临枯竭,而如今,人工培育技术的成熟让石斛从深山走向城市,以最自然的姿态融入城市景观。
“石斛作为绿化植物,不仅因为它的观赏价值,更因为它与思茅的生态高度契合。”思茅区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工作站站长刘建培介绍,石斛属于附生兰,不需要土壤,只需依附树木或岩石即可生长,非常适合立体绿化。思茅利用立体气候特征,将珍稀植物保护与城市绿化融合,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提升了生态多样性,形成独特的“垂直绿化博物馆”。
“凡尔赛绿化”背后的生态文明智慧
“太神奇了,原来我们喝的石斛花是附生长在树上的。”当外地游客还在为偶遇一株石斛惊呼时,思茅的市民们逛个街就在家门口邂逅了众多珍稀植物,或许,这才是“植物王国”最凡尔赛的底气——把biodiversity活成daily life。
“我每天晚饭后都要出门散步,想不到在街上、在广场边也能看到那么多石斛在开花,五颜六色的,特别美。而且很多品种花期不一样,今天你看到的是这种在开花,过几天你路过,发现新的一种又开了,每次走在街上都很期待,有一种‘开盲盒’的小惊喜。”市民郭女士说。
一街一风景,一树一芳华。这些过去藏在深山人不识的珍稀植物,如今俏绽枝头众人赏。金黄的鼓槌石斛如风铃垂挂,白中透黄的球花石斛似瀑布倾泻,粉色的玫瑰石斛若宝石点缀,淡紫色的金钗石斛随风摇曳……甚至在同一棵树上,多种石斛争相绽放,用一树“繁花”,诉说这个夏天的生态故事。
“鼓槌、金钗、球花、密花、翅梗、流苏这些石斛都是本地品种,我们遵循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绿化模式——不盲目追求名贵花木,而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思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罗琨说。在思茅,每一株植物都是生态文明的代言者。这不是刻意“炫富”,而是生态文明的思茅表达。
满城石斛吐幽芳 生态美学入日常
在普洱,人们认为石斛花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傣族人民对鼓槌石斛花尤为偏爱,每年傣历新年“赶摆”之日,傣族姑娘们会将石斛花摘下,戴在头上或衣服上,寓意着对未来美好幸福的期待与祝福。2019年,普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石斛花为普洱市市花,石斛花也成为普洱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除被列入一级保护的曲茎石斛和霍山石斛外,其他石斛属所有种皆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月至6月是石斛的花期,思茅街头巷尾的赏斛图鉴也在持续更新,追着花期,一起来认识这些宝藏植物。(罗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