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陀螺艺人邹学强 将传统技艺转化为致富新路径
陀螺,这一承载着无数人童年欢笑与回忆的传统玩具,至今仍深受人们的青睐。其背后是一群坚守传统手工艺的陀螺制作艺人,他们以匠心独运,将对童年的深切怀念与对技艺的满腔热爱融入陀螺之中。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曼等乡菜户村的彝家大哥邹学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走进邹学强的“工作间”,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原材料,以及满地的刨花皮与木屑,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匠心与坚持的故事。一架车床静静地伫立在一旁,柜子和桌子上则摆满了制作完成的精美陀螺,它们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只见邹学强熟练地将精心挑选的胶木放置于车床上,伴随着机械的轰鸣,一条条木屑如同雪花般四处飞溅,美不胜收。他灵活地切换着各种工具,校正、打磨、抛光、上色……一道道工序在他的手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一块块普通的胶木在他的匠心雕琢下,渐渐蜕变成精美的陀螺。
起初,邹学强只是觉得市售陀螺价格昂贵,便萌生了自己动手制作并售卖陀螺的念头。没想到,这一做便是7年。如今,他的陀螺已成为当地热门的娱乐产品,不仅在景东县曼等乡深受欢迎,还成为连接各个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畅销至景东县城、镇沅县、临沧等地,年收入可达6万元左右。
邹学强手中的陀螺,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文化的传承。陀螺的每一次转动,不仅证明了传统手工艺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魅力,也让兴趣爱好能铺就致富路得以生动诠释,更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