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普洱市:写好产业发展“锦绣文章” 注入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0日 17:17:23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原标题:普洱市: 写好产业发展“锦绣文章” 注入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近年来,普洱市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按照“市有支柱产业、县有主导产业、乡有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在选准特色产业、打响农业品牌、加强技术创新、激发产业活力上下功夫,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培优普洱茶 写好“茶文章”

做强茶产业。通过政府搭台,强化政策支撑,用好用活《普洱市茶产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培育澜沧古茶、天士力帝泊洱、祖祥等优势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好“链主”作用,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以低氟普洱茶进藏为突破口,成立低氟普洱茶产业联盟,出台低氟普洱茶团体制作标准,按标准生产16款低氟普洱茶销往西藏、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打开普洱茶销售新窗口。利用中老铁路通车运营、物流成本降低的优势,抢抓直播经济红利,建成普洱茶抖音直播基地、淘宝直播村播学院和快手普洱食品产业带直播基地,聚合市、县(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产品供应中心等资源,推动普洱茶产业快速发展。

打响茶品牌。把生态有机作为普洱茶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推进有机茶园转换,全市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56.3万亩,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企业295户、证书384张,认证产品687个,获中国有机茶认证企业数及证书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推广模式,培育出澜沧古茶、祖祥有机茶、景谷大白茶、龙生茶等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明星茶企。

做活茶旅游。以茶基地为载体,以茶庄园为突破口,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全市共建成柏联普洱茶庄园、祖祥茶庄园、银生茶庄园等茶庄园45个。整合本土演艺团队,精心构思表演场景,融合“美食+美景+演艺”,普洱茶伴手礼、普洱茶餐、普洱茶饮产品日益丰富。依托茶马古道资源,做强“马帮文化+产业链条”,使民居建筑与“山、水、林、田”融为一体,保护传承马帮银器、普洱贡茶等传统非遗技艺,重现那柯里茶马驿站兴盛繁荣的景象。

种好咖啡豆 写好“咖文章”

建强品牌。用好“中国咖啡之都”名片,着力扶持培育爱伲、北归、漫崖等一批本土知名咖啡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扩大生产线,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创新研发挂耳包、冻干粉、手拿杯等一批特色产品,不断增强普洱咖啡品牌增值能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并参与国内咖啡行业赛事活动及展会,积极拓展延伸欧美、日韩咖啡市场,多次参加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举办的精品咖啡博览会,助推普洱咖啡产业精品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

融合产研。国家咖啡重点实验室、中国热科院云南研究院、滇西南咖啡气象服务中心等相继落户普洱,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普洱咖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相继成立并投入运营,普洱成为全国咖啡科研、教学、服务保障机构最集中的地方,为咖啡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加快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和中低产咖啡园改造,有效提高普洱咖啡生豆精品率。全市建立1000平方米种质资源和咖啡示范样本点,引进国内外咖啡品种114个,累计完成中低产园改造24万亩、标准化咖啡园建设1.4万亩,咖啡生豆精品率达26.6%。加强与国内一流咖啡企业合作,促成国内精品咖啡企业在连锁门店持续推出普洱咖啡,引入隅田川、驼商、农垦等企业到普洱建设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普洱咖啡精深加工率达33.35%。

发展庄园。围绕“一圈一带三廊道多庄园”发展蓝图,规划建设一体化咖旅融合发展经济圈。全市现有咖啡庄园13家,爱伲、小凹子、漫崖等咖啡庄园成为网红打卡地,探索出一条以精品咖啡为引领、带动咖啡文化和旅游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抢抓“牛机遇” 写好“牛文章”

政策引领。成立普洱市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出台《普洱市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每年安排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打造高端肉牛养殖加工基地,出台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行“肉牛+保险+信贷”金融模式,走出“政府+平台公司+保险+银行+养殖户”的发展新路子,有效推进肉牛养殖快速发展,提高农民养殖收入。

产业延链。分散养牛与适度规模养殖“两条腿走路”,大力发展养牛专业村,逐步走出“大户带散户、合作社带散户”的肉牛养殖路子。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草料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鲜肉配送产业链,实行“牧场、餐单、休闲观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肉牛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钱景”。

念好“瓜果经” 写好“果文章”

扩规模。利用土地资源和气候优势,强化科技服务,加强新品种引进和培植,大力发展水果产业。2023年末,全市水果栽培面积达89.61万亩,收获面积79.2万亩,产量110.02万吨。

促转化。充分发挥孙汉董院士工作站、朱有勇院士专家团队及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张才喜教授专家工作站的技术引领和科研优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产业发展。

产好果。全市共有水果专业合作社115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果园130余个,其中,孟连牛油果生产规模亚洲第一,景东露天高原蓝莓生产规模云南省第一,优质晚熟芒果生产规模位于云南省前列。

树品牌。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品种进行种植,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特色产品,形成了“孟连牛油果”“景东晚芒”“云洱橙”“滇江橙”“云柠”等品牌。(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