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云南镇沅:产业发展卯足“牛”劲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3日 13:55:20  来源: 云南网

  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平镇自然条件优越,黄牛养殖历史悠久,但养殖基础设施薄弱,科学养殖水平低,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全镇结合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黄牛养殖上大做文章。 

 黄牛养殖。供图

  “养牛是个精细活、耐心活,疾病防控、饲料搭配、圈舍清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在和平镇麻洋村大园圃小组肉牛养殖场,罗志刚正在准备给牛舍里的50多头牛“加餐”,对自己的养牛心得也是娓娓道来,不熟悉的人还以为他是个养牛行家里手,却不知,罗志刚也只是一位半路出家的“牛倌”。

黄牛养殖。供图

  说到罗志刚与牛结缘,还要从他建牛场开始。和平镇麻洋村大园圃组是少小民族阿昌族的聚居点,脱贫攻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该小组19户81人,搬出地质滑坡点进行分散安置,并配套实施了肉牛养殖扶贫项目, 2019年11月,靠工程起家的罗志刚承包了大园圃小组肉牛场项目建设,牛场建成后,在村民们的鼓励下,敢想敢干的罗志刚鼓足勇气租用了牛场,打起了牛主意,当起了牛倌。

 黄牛养殖。供图

  为了养好牛,罗志刚也是多次到大理、楚雄等地取经,做足牛功课。如今,牛场里50多头牛在他的精心呵护下,长势喜人,按照目前市场行情,罗志刚将小赚一笔。

  罗志刚说,虽然村里一直有养殖肉牛的传统,但是养殖水平低是一直是难题。如今,在他的带领下,该小组19户农户不但每年可以从他的牛场得到1200元的牛场租用分红,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家种上了牛草,养起了牛,在他看来,自己赚钱是小账,在家门口建养牛场,让阿昌族兄弟工有处打,地有人租,技术有地方学,收入有来源,才是心头的一笔大账。

黄牛养殖。供图

  罗志刚带领村民养殖肉牛,携手奔小康,也只是和平镇大力发展养牛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和平镇结合资源优势,在养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养殖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扶持等方面着手,坚持走高原特色农产品路子,大力发展养牛产业,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目前,由上海对口帮扶投入200万元的种牛养殖规范化小区牛圈也已经建成,项目将惠及4个村5个村民小组166户633人,有效带动全镇牛产业发展。和平镇现存栏牛5200头,50头以上养殖大户2户,预计2021年出栏1200头,产值1200万元,肉牛养殖正在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全镇产业发展“牛”劲十足。

  云南网通讯员 罗东 李飞雷 杨丰 李婷逸 罗勇金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