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西盟县:组织创新 阿佤人民唱新歌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3日 17:01:00  来源: 云南网-掌上普洱

原标题:西盟县:组织创新 阿佤人民唱新歌

西盟佤族自治县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也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集直过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于一体,在云南乃至全国来说都是属于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县份之一。

近年来,西盟县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工作思路,开创性地在村民小组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以组织创新为抓手,切实把党的理论、政治、组织、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有效融合和贫困群众精神与物质“双脱贫”“双摘帽”的新路子。

坚持党的组织领导 打造“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西盟县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在全县所有村民小组中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对农户数量在100户以下的村民小组设委员5名,户数达100户以上的村民小组设委员7名。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由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推荐选举出生产、生活、宣传、治安等委员,并在委员中选出1名主任。

“在没有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之前,召集群众开会是一件很恼火的事。”新厂镇永广村党总支书记艾刀来说,“委员会成立后,每个委员直接对所联系的农户进行联络和督促,农户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逐渐被激发。”据艾刀来介绍,通过脱贫工作委员会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村民们在环境卫生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生动力得到慢慢提升。

“脱贫工作委员会在村组工作的最前沿,指导、组织、发动群众落实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勐梭镇班母村第一书记赵俊说,“包括推动本组产业发展、组织务工就业、整治环境卫生、调解邻里纠纷、宣传惠民政策等工作。从而全面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让所有农户都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据赵俊介绍,在疫情防控期间,脱贫工作委员会自动转化为“守护家园服务队”,委员们带领群众冲锋在抗疫一线,24小时轮班值守,对过往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密监测,确保家园的安全和稳定。“所以,我们委员会的角色是随着现实情况而转变的,遇到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便积极进行职能转换。脱贫工作委员会最大限度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有了活水之源,是群众自治组织最大的优势。”赵俊说。

据统计 ,西盟县成立了脱贫工作委员会371个,选举委员1663名,覆盖所有村民小组。通过在村民小组中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全面加强党对村民小组的领导,与所有农户紧密联系起来,解决了村“两委”人手少、事务多、工作开展困难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在村村寨寨建立了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强化党员的帮带作用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脱贫工作委员会由党员或村民中的先进分子担任,主任及委员每人负责联系10至20户农户,构建起以党组织为引领,脱贫工作委员会为载体,党员(委员)“一帮一带”为抓手,致力于脱贫攻坚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乡村治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新厂镇永广村一组的饿格领是一名脱贫工作委员会的宣传委员,平时除了进村入户向老百姓宣传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等惠农政策外,他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带动10余户建档立卡户到牛场从事管理工作,让每户每年额外有5000余元的收入。六组脱贫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尼嘎在承包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房建设时,带领10余户农户从事建筑工作,使得每户每年有5000至7000元的收入。“脱贫工作委员会的‘一帮一带’作用十分明显。委员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带动建档立卡户共同脱贫致富。”艾刀来说。

记者还了解到,委员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村规民约》,切实把思想引导和奖惩结合起来,用“正激励”和“负激励”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在脱贫攻坚中作出表率和贡献的,给予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倾斜和物质奖励;对部分贫困户依赖思想严重,不参加公共事务、不按要求参与产业发展的,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和张榜公示。此外,委员会通过设置不同的发展生产类和公共服务类工作岗位,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设置生产发展岗、水电维护岗、环境清洁岗、道路维护岗等岗位,由村“两委”从整合的资产性收益给予发放岗位薪酬,让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有尊严、可持续的收入。

脱贫工作委员会通过开展党员(委员)“一帮一带”,以先进带后进、先富带后富,村民自我管理、互相帮助、共同致富,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真正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作用。

通过素质提升和产业带动 让百姓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脱贫工作委员会大力向百姓宣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自己努力创造的”等观念,通过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农户掌握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实现物质收入上的脱贫;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大力宣传扶贫政策知识,让群众懂政策、用政策、享政策,帮助贫困群众在思想上脱贫。

班母村十四组的二妹家境贫寒,自卑感较强。联系她家的委员了解到情况后,多次到家里进行沟通交流,对她在政策上、思想上、生活上、生产经营上进行帮扶,并介绍二妹到村里的中蜂养殖扶贫车间工作。掌握了一项生存技能后,二妹每个月都能拿到近3000元的工资。慢慢地,二妹树立起信心,也主动向组织靠拢,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二妹还带了徒弟,手把手传授中蜂养殖技术。今年,二妹的中蜂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她承接了150箱蜂箱进行管理,收入大幅度提高。

永广村一组的饿生既不抓生产,也不外出务工,生活困难。经过脱贫工作委员会一次又一次地动员,饿生开始在村里打零工,一年有了1万多元的收入。他还在脱贫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种了5亩皇竹草和3亩青贮玉米,直接卖给当地的养牛场,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现在,饿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2018年以来,西盟县通过脱贫工作委员会组织村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共计385期2.28万人次,全县有2.38万人取得了技能资格证书,占全县劳动力人数的47.16%。其中,3000余人从劳务工种升级转型为技术工种,2020年底将培养完成2020个“西盟工匠”。

围绕产业扶贫举措,通过脱贫工作委员会组织、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开展“股份联结、劳务联结、订单联结、租赁联结、保险联结、激励联结”等方式形成利益联结,贫困群众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2019年,西盟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0590元,比2014年人均纯收入1921元增加了8669元,增长451%;橡胶、甘蔗、茶叶、畜牧、文化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从2014年的11.1%增长至2019年的58.6%,实现了产业发展的迅速崛起。

2019年4月30日,西盟县正式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率先在全国“直过民族”地区实现整体摘帽。在2018年、2019年脱贫成效考核中连续2年排名全省第1位,还荣获了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是全省唯一获奖的县份。

从“阿佤人民唱新歌”到“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西盟县创造了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西盟人民唱起了幸福之歌。(于飞 段俊华)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