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娘家人”的浓浓关怀,宁洱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暖人心
“在我们帮扶困难职工过程中,还是有好多感人事迹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可他们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不管多苦多难,他们始终坚持,从不放弃。他们的这种精神,同样激励着我,鼓舞着我不断前行,也让我懂得了珍惜。”这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白蓉蓉在工作日志上发表的感言。
白蓉蓉和基层工会工作者一起整理困难职工档案
今年27岁的白蓉蓉从2017年5月来到宁洱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就一直从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除了大病无劳力特殊家庭需要社会救助兜底的家庭外,我觉得,帮扶过程中‘扶志’和‘扶智’也很重要”。白蓉蓉说她记忆比较深刻的是一家企业的职工李姐,女儿患重度精神病,丈夫下岗后因心脑血管疾病无法就业。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但她仍然乐观向上。2019年10月,她到工会告诉白蓉蓉,从下个月起她丈夫就可以领到退休金了,家里就多了一份收入,她认为她可以脱困了,工会可以继续去帮助比她更困难的人。
白蓉蓉到建档困难职工家中回访
白蓉蓉感慨地说“从她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含义。除了李姐,我还遇到过坚强的单亲妈妈,丈夫病故,自己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并供养她们到大学,还有因工伤截肢但依然自主创业的坚强大哥,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责任和担当。”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职工也不能少。”为了这个目标,在宁洱县像白蓉蓉这样从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工会人还有很多。在帮扶过程中,他们不分昼夜入户调查,摸清困难职工家庭常住人口、致困原因、家庭收支等情况,在精准识别困难帮扶对象分类建档的基础上,联合县民政、人社、教体、医疗、住建等部门,对在档困难职工实行分类施策,通过实施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助学帮扶、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社会兜底和工会常态化帮扶等解困脱困行动,做到困难职工帮扶政策全覆盖。
家政服务培训
据了解,截至2020年6月宁洱全县544户全国级困难职工顺利解困脱困,其他有2户转为省级,有3户因重病、残疾、子女上学等因素无法脱困的全国级困难职工,仍保留在全国级档案管理系统,将通过纳入政府兜底保障和工会常态化帮扶,使其家庭生活水平达到当地低保标准,全部实现解困脱困。2020年宁洱全县结对帮扶覆盖率达100%,帮扶方式精准率达98%以上,帮扶满意度达99%以上。(李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