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普洱让法治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短板在农村,难点在农村。
自2020年5月起,为期3个月的“法治进乡村”大宣传活动在普洱市全面启动。开展这个活动,旨在全面深化平安普洱、法治普洱建设,努力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全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郁氛围,有效防范“民转刑、刑转命”的发生,切实扭转我市刑事案件高发、命案多发的态势,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政法系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充分发挥“法治普洱”建设主力军作用,全市广大政法干警和乡(镇)综治人员深入全市农村地区,全覆盖深入开展法治大宣传活动,着力提升全市居民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法治素养,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促进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稳定,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治进村带来山乡换新颜
5月的一天,市委政法委干部来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巴乡芒东村,在群众中举办了一次“法律明白人”培训班教育学习活动。典型案例、村规民约、漫画……工作人员用寓教于乐、浅显易懂的方式,让老百姓了解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边境管理、命案防控、预防毒品犯罪和婚姻家庭、土地、林地权属纠纷,外出务工自我保护、疫情防控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拉巴乡地处澜沧县城西南部,东接勐朗镇,南连东回镇,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交界,北和竹塘乡毗邻。全乡国土面积323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距县城72公里,全乡辖6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聚居着拉祜族、佤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均为小学。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村民法律意识也较为淡薄,成为了普法工作的难点乡之一。
“通过‘法治进乡村’活动,能进村入户,一对一、面对面把法律知识讲给群众听,我觉得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当解决了群众的一个个诉求,回答解释了群众的一个个疑惑时,心里更是十分欣慰。”带队领导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陈辉这样说到。他认为,通过“法治进乡村”这种温暖的普法方式,不仅能让参与活动的每个群众都感受到政法干部的一份真心、一份执着,而且同时也能感受到党的好政策,感受到法律的公平与温暖。相信以这种朴素而简洁的方式让法律走进乡村,不仅会是群众终生难忘的一次普法教育,而且更能让广大群众真正学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很多村民听了法治课之后都感觉“很受益”。通过法治宣传,村民的观念变了,村里的社会治安秩序也变好了。“我们现在日子好过了,顿顿吃白米饭和肉,家里什么都有了,村民邻里之间也很和谐,不吵架打架,吸毒偷盗的情况都没有了,好多务工的人都回来村里发展产业,不想出去了。”村民温远琼说到。
拉巴乡是普洱市“法治进乡村”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和市委政法委深入澜沧县拉巴乡开展的“法律明白人”培训一样,5月以来,全市广大政法干警和乡(镇)综治人员深入全市农村地区,持续不断地将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让法治阳光洒遍了每一个角落,也将守法、护法的种子播撒在了群众的心田中。
形式多样 弘扬法治精神
在“法治进乡村”活动中,普洱市注重开展法治知识进头脑行动,开展群众“听得懂”的法治教育。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组干部的法治培训,重点培养“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法治小品、普法快板、法律知识歌曲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开展“以案说法”活动,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力度,以案例对法律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诠释讲解,让群众直观了解法律条文内容。坚持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开展法治文化进院落行动,打造村民“看得见”的普法阵地。建立法律图书角,募集一批实用法律法规图书。建成法治宣传一条街,书写永久性法治宣传标语,绘制法治宣传画。设立法治宣传橱窗、法治文化宣传长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行动,宣传群众“用得上”的法律知识。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宅基地纠纷、土地流转、土地承包、征地补偿等内容讲解群众关注的法律知识;围绕反传销、防盗防诈骗开展“送法进村”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农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围绕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举办“当家人”法律知识培训,力求家庭“主事人”懂法守法;针对财产分割、以房养老问题,开展“送法上门”关爱服务,帮助高龄老人安享晚年。开展法治服务进乡村行动,建立村民“信得过”的普法队伍。建立完善“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培养法律“明白人”队伍,组建常驻农村的普法宣传员队伍。
地处边境的澜沧县把“法治进乡村”活动与疫情防控工作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固边防活动,截至目前,全县20个乡(镇)和政法各部门深入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在76个村开展宣传活动,入户3665户23808人,召开群众会238场20939人,讲授法治课140场2887人,发放宣传资料15000份,积极动员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边境疫情防控和严打偷越国(边)境行动中,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铜墙铁壁。
一项项普法举措的贯彻落实,一个个法律宣传阵地的搭建,一条条法治理念的传播,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法律权威的维护和信任与日俱增“。要学法、懂法,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这一认识在群众的心中更加坚定。
拓展思路 打造特色
在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中,普洱市各级政法部门、各县(区)从各自实际出发,创新方法举措,积极打造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实际效果。
景东彝族自治县政法部门围绕县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部门实际,采取法治进校园、以案释法、组织群众学习法律知识、完善村规民约、建设村级文化长廊等举措,不断拓宽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澜沧县坚持以法治宣传为抓手,推进村规民约的修订,把参与边境疫情防控、边境管控的责任义务和参与违法犯罪的惩罚措施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落细落实“划片分区、标段包点”责任体系,做到对边境一线点、线、面和村组防控区实施无“死角”和无“真空”管控,形成合力筑牢边境疫情“防控网”。
通过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我市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建设进程,全面保障群众权益,守卫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步。(钟云 董晓斓 蒋伟 罗晓菊 普洱市委政法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