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一片神奇叶 品出“好味道”——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1日 11:21:00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原标题:一片神奇叶 品出“好味道”——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纪实

普洱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自秦汉、唐宋、明清、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兴衰中更替走过了上千年。如今的普洱,全市165万亩的茶园,正诠释着历史的厚重,托举起110多万茶农致富的希望。在时空年轮中,这片绿叶行稳致远,不断“强筋壮骨”,岁稔年丰。

发展大产业 绿水青山终变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藏不住,无边美景入画来。茶在云中长,云在茶中飘,好茶须得云中采;一座茶山满屏绿,一片茶叶片片翠,云雾缭绕中的茶园成为普洱市一道别样风景。

从思茅出发,一路向西,褪尽城市的喧嚣,此起彼伏的茶林闯入眼帘,淡淡的云雾在山间游走,碧波连天的茶海冲击着视觉神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山,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林在风中摇曳,诉说着普洱市茶产业的历史和故事。

茶之于普洱,有着特殊的意义。曾经的马帮一路挥鞭、一路吆喝,开辟出了五条接内地、达京城、通邻国、连世界的茶马古道,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融合;世代居住在普洱的14个少数民族,更是将茶文化演绎到了极致。

可以说,茶,不仅是普洱市的经济民生,关乎着上百万茶农的生计,还是文化民生,推动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进步。

茶叶要发展,必须把其作为一个“大产业”。为此,普洱市相继出台《普洱市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三年行动计划》《普洱市绿色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普洱市云茶产业发展“八抓”工作推进方案》等政策文件,以“有机”为引领,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加快茶园有机化、规模化、精准化发展进程,成为发展茶产业的催化剂。目前,全市有机茶认证企业达82家,拥有120张有机认证证书,认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全市165万亩茶园已完成生态化改造,完成农业农村部茶叶标准园创建14个,创建面积达1.5万亩;改造提升153户茶叶初制所,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73个,茶叶企业978户,茶叶加工及服务业用工9.05万人,茶农人数116.57万人,茶农来自茶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4615元。

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茶产业本身富农效应的显现,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发展茶产业的队伍中,并从中受益。

“过去我们种植苞谷,现在我们种植茶叶,生活也变了样。”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村民何会良说,“我们的茶叶是严格按照合作社与合作企业的标准来种植、采摘、加工的,茶叶的市场价格高、产量大。就我们村来说,茶农一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好的时候超过十万元。”

培育新主体 让茶产业展现强大竞争力

春到普洱,绿叶飘香。整合抱团,百家争鸣。

2017年,普洱市以景迈山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发起成立了名山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此后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普洱市有机茶产业联盟,制定了诚信联盟章程和企业标准,成功推出了身份可识别、标准可查询、源头可追溯、质量可信任的普洱茶品牌。联盟的成立,将分散的茶企集中到区域或龙头企业下,形成抱团发展、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普洱市以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县一业” (茶叶)示范县为依托,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聚焦龙头企业,建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推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业态,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茶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抱团发展的新主体“走出去”的欲望更加强烈。从组织参加各类茶博会,到全国各地举办品茗活动、茶文化论坛、电商推广,再到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专业合作社等新主体使出“十八般武艺”推介茶产品。2019年“普洱茶”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天士力帝泊洱、龙生茶业、祖祥高山、澜沧古茶荣获2019年云南省绿色食品“十大名茶”称号。 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称号,澜沧古茶入选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荣获2019世界茶业金奖赛冠军和“2019中国茶业百强企业称号”。天士力帝泊洱大叶禅帝红(工夫红茶)获得中国红茶类金奖,镇沅太和甜茶获得中国红茶类银奖。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天梅表示,近年来,名山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和有机茶产业联盟等新主体的成立,向广大茶农推广普及了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的茶叶种植、加工标准,茶农种植加工的茶叶产品品质逐年提升,让好产品成就了好品牌。

打造新平台 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绿色、有机、生态的茶叶是种植出来、管理出来、加工出来的。”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启忠说。

的确,一杯浓香四溢的普洱茶背后,蕴含着110多万普洱茶人对有机茶的坚守和对质量标准的苛刻。

“在第六届普洱茶质量评比中,我们公司的产品获得‘普洱茶王’荣誉称号,‘龙生普洱茶’也多年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这与我们坚持从种植环境改造、种植技术应用等过程都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来实施密不可分。”朱启忠说。

近年来,普洱全市上下联动、共同发力,从标准茶园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清洁化加工等方面,实行一项项严苛的措施,织成一张绿色保护大网,为普洱茶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保驾护航。

走进普洱市各大茶山,林中有茶、茶中有林,形成了林种生物结构和乔灌木相结合的复合立体种植模式;太阳能杀虫灯、黏虫板、害虫诱捕器等防虫治虫设施应有尽有,让茶园病虫害发生率大大降低,基本实现生态平衡。

在质量标准上的严防死守,只为向世人献上一杯生态、绿色的普洱茶。为此,普洱市以“锁定基地、锁定企业、锁定渠道”的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茶纹识别”“追溯二维码和NFC芯片”等多种方式,建成全省最具代表性普洱茶产品质量可追溯安全体系;制定高于《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的诚信联盟企业产品标准,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从常规的48项提升至108项,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无量山、千家寨、景谷山、江城号7家诚信联盟产品实现生产有记录、加工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给茶产业的发展赋予了新动能。以思茅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普洱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推动了普洱市高山茶园专业合作社、龙生茶业公司、原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可视化安防预警、土壤环境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智能联动、安全生产追溯管理;通过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交易机构合作,支持有实力企业通过“互联网+”推介营销,现有150余家企业注册开店,上线产品达1948个,“凤凰窝”小众高端茶也将于6月2日进行线上拍卖。

唯有奋斗,方有所得。2019年,全市茶叶产量11.7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72亿元。一杯醇香茶,一片神奇叶,品出了普洱生态美百姓富的“好味道”。(记者 王博喜莉)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