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形势严峻的非常时刻,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卫生院的“女汉子”们,巾帼不让须眉,冲在防控一线。她们在疫情防控攻坚的战场上,以满腔的热忱、赤诚的细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成为这场战“疫”里的“花木兰”。
1月26日,一个紧急通知电话,让卫生院的毕艳秋瞬间紧张起来,她立马向上级报告后便主动请缨,和另外几名医生到宁洱收费站设置体温监测点,为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工作。在这里,没有灯就用手机照明登记,没有火就不停歇地工作取暖。
1月27日预案启动至今,卫生院共排查出从武汉等疫区返(来)乡探亲访友或近期到武汉返回人员(含乘坐云J28771客车、乘坐GJ8961航班)146户274人,全部纳入监测对象,以家庭成员统计累计测量体温3834人次。
为了能够精准收集、更新、核实同事们每日的监测数据,并及时反馈到上级部门,毕艳秋每天清晨六点多就到办公室开始登记,一坐就是一天。深夜里,整个卫生院除了急诊科的灯光,只有她的办公室是明亮的,像夜空中的一颗星,也温暖着全院91名基层医务者的心。
短短数日,她共收集、上报各类报表材料500余份。同事们都劝她多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她却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就好比医院以外的另一个战场,人员排查、体温检测、情况收集等数据的汇总、分析,都是公卫医生的职责,我们是战疫监测排头兵,一线的同事们在冲锋陷阵,我更应该时刻警觉。”
抗“疫”以来,毕艳秋两个正需要妈妈陪伴和照顾的孩子,以及年迈多病的老母亲只能留给丈夫一人照顾。老母亲下肢关节疼痛复发,为了不给家里增加麻烦,老人忍着疼痛不去医院治疗。十岁的大儿子,每天出门虽然一脸不舍,但总不忘记叮嘱“妈妈要注意安全……”清晨起床,惊醒的小儿子抱着她的手臂不肯放开,“妈妈去帮奥特曼打怪兽,一会就回来……”这样的谎言不知说了多少遍。
丈夫和家人的支持,让她安心坚守工作岗位。2月9日,是小儿子的3岁生日,临近凌晨,丈夫打来视频电话,一家人隔着电话屏幕唱起生日快乐歌。这个特别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蜡烛、没有妈妈的陪伴,“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回荡在夜空中,她的心中满是愧疚。
其实,毕艳秋只是宁洱战“疫”一线党员干部日夜坚守的缩影。
正是无数白衣天使、无名战士奔赴战场、日夜坚守,才换来宁洱人民的岁月静好;是无数一线人员、后勤工作者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才让大家能够安心地“宅在家”。他们的肩上扛着责任,身后站着家人,心中满是群众,迈着“逆行者”坚定的步伐,跨步向前,唱响一曲平凡而又激昂的抗“疫”之歌。
云南网记者 郭丽 通讯员 吴妍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