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脱贫路上党旗红——江城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5日 17:35:15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脱贫路上党旗红——江城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纪实

  “我们六子田村民小组是康平镇8个边远落后的村民小组搬迁重组而成的,小组刚成立时村民各说各话、人心涣散、贫穷落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六子田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墨加有说,“我们积极发挥支部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移风易俗等工作,走出了一条党组织服务能力强、村民自治主动、农村环境优美、村风文明的新农村发展之路。”

  如今的六子田村民小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幅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景象展现在众人面前。在江城,一个又一个像这样的村庄正在发生着“蜕变”,而催生这种“蜕变”的正是江城抓党建促脱贫实践成果的见证。

  “江城始终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首要民生工程,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脱贫攻坚为主线,着力把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县委书记邱明表示。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江城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契合点,实现了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夯实组织建设 激发基层活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嘉禾乡洛洒村的周云芳是远近闻名的养殖户和致富“领头雁”,2002年入党,2016年成为嘉禾乡洛洒村党总支书记。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洛洒村养殖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了党员致富能手的“引擎带动”作用。目前,洛洒村8个村民小组的200多户农户加入到了“党总支+合作社+党员示范+群众增收”的产业链中,洛洒村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致富互动双赢的新路子。

  发展中,江城认真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推行“能人”治村,在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中,结合村“两委”换届,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农村创业致富能人中择优“推”,返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择优“引”等措施,力求实现“选好一个人、富裕一个村、带动一大片”的目标。2019年以来,着眼村“两委”换届,对村级班子建设情况逐村摸排、分析研判,调整不胜任、不合格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对5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县级备案管理;统筹开展村“两委”班子空缺补选,今年5月底全县完成53名空缺村干部补选,5个村党总支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推动村(社区)“两委”换届与乡(镇)换届于2021年同步进行。同时,加大村组后备力量培养,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脱贫一线聚人才 夯实攻坚主心骨

  脱贫攻坚,党员干部是关键。

  坚持尽锐出战,在一线汇集精锐队伍。选派了7名县处级领导分别任7个乡(镇)的脱贫攻坚第一指挥长,43名县处级领导挂乡包村,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6个非贫困村第一书记、第一指挥长选派覆盖率达100%,全县选派1014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驻村、驻组。

  强化教育培训,在一线提升实干能力。制定《江城县2019年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切实在培训“精、实、强、广、严”上下功夫,提升驻村帮扶干部熟练掌握农村工作方法。2019年以来,举办乡(镇)、行业部门、扶贫系统、帮扶队伍、村干部等培训班共计27期5000余人次;开展脱贫攻坚“五类干部”教育培训13期23400余人次。

  实施温暖举措,在一线关心、关爱干部。江城注重关心和爱护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干部,最大限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三必到、三必访”基层干部关爱机制,即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必到必访,生活困难必到必访,生病住院必到必访,着力解决一线基层干部的生活困难。

  加强督查落实,在一线锻造过硬作风。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加大对驻村工作队的督查力度。坚持“六个一、三个好、三个说得清”和10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解决驻村工作队员工作重点不明晰的问题,使广大干部行有规范、学有标杆、赶有目标。

  树立鲜明导向,在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制定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选拔管理干部的意见》,建立定期研判制度,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考察识别、提拔使用干部的主战场,激励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担当有为。

  强化产业支撑 厚植脱贫根基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江城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实现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从源头上斩断“穷根”。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带头作用,使党组织在产业链上发力,党员在产业发展上起带头作用。同时,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了农村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让党建带着产业走、组织围绕产业建、干部盯着产业干,在全县48个村1个社区分别成立了基层组织指导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10084户建档立卡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全覆盖,产业扶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立足资源优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支撑,巩固提升水稻、玉米、橡胶、茶叶、咖啡、甘蔗、畜牧业等7个主导产业项目,发展壮大坚果、水果、生物药等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坚持产业进村、覆盖到户,持续稳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2014年以来,全县共有26532人实现增收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3.88%降至14.35%。

  民族团结聚人心 边疆和谐奏新曲

  “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做梦也没有想过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子。作为一名瑶族文化传承人,我要传承好瑶族文化,同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走上新生活。”邓庆文家刚搬迁到康平镇中平村干田团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作为一名党员和瑶族文化传承人,对于近年来生活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感慨万千。

  瑶族是直过民族,由于长期处在封闭状态,生存条件恶劣,受教育程度低,普遍无发展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为此,江城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直过民族”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因村因户施策,扎实推进“直过民族”脱贫致富。

  江城大力开展扶智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致富本领,提高他们的就业创收能力,确保户有致富技能。同时,引导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

  一直以来,江城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谋划和部署,坚持脱贫攻坚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统筹推进、协同落实,着力在经济跨越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民生保障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作出示范,全县保持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在边境线上开创了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攻坚克难促脱贫的良好局面。(通讯员 白斌成)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用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