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普洱市:以“深绿”铸造可持续发展根基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1日 12:00:21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普洱:以“深绿”铸造可持续发展根基

有机茶园郁郁葱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普洱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普洱”逐步从“浅绿”向“深绿”延伸,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越走越宽,连续5年经济保持了10%以上的平均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全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度价值达2850亿元,位居云南省第一;监测河流的水质达标率提升到92.5%,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人均碳排放量降至4.29吨标煤,远低于全省全国水平,接近欧盟等发达国家水平。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占比达97.3%,成为全省及全国气候舒适指数最高、空气洁净度最好的地区之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保护绿色生态

  普洱各民族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朴发展观世代相传,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成为今天弘扬绿色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因。

  全市森林覆盖率70%,建成自然保护区16个,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0.1%,居云南省第一,90%以上的生态系统类型和80%以上的珍稀濒危物种得到就地、近地保护。全市湿地面积占全省的12.3%,森林资源与第三次二类调查相比,实现了面积、蓄积的双增长,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居全省第一,森林蓄积居全国州(市)之首。

  2017年,普洱由洗马湖、梅子湖、野鸭湖、信房湖和纳贺湖五个湖泊构成的五湖湿地公园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漫步其中,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风景美如仙境。

  一直以来,普洱市始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立足于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开展试点工作。普洱市实施了思茅河环境综合整治、野鸭湖环境综合整治、洗马湖湿地“退塘还湿”等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动植物栖息地得到良好保护,乡土植物得到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越来越稳定,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作为自然环境基础较好的地区,普洱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特别注重用制度来保障和监督生态保护的落实落地,建立完善“核算、保护、转化”的实现路径,促进形成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地践行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绿色经济

  普洱以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总平台,积极推进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绿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的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全市绿色GDP占比达94%以上,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抓手,全市获有机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稳居全省第一,有机茶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普洱市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引领产业提质增效,坚守发展底线和生态红线,制定绿色生产标准引领转化路径,对存量经济进行绿色化改造,对增量经济进行绿色化构建,盘活土地资源激活转化要素,推动产业结构变“新”、模式变“绿”、质量变“优”。

  全市投入资金46.3亿元,实施生态移民为环境保护让路,2万多户8万多人易地扶贫搬迁,做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统筹推进。做好“林”文章,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思茅松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试验3910亩,价格高出市场5倍以上,一亩收入达5万多元。在院士专家工作站助推下,全市形成了以石斛、黄精、白及、重楼等为主的林下药材种植业,食用菌和松香为主的林下采集业,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为主的林下养殖业,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511.6万亩,涉及农户近25万户,从业人员48万人,林下经济人均收入达305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全方位、多渠道的林业收入,让农民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

  以茶叶、咖啡、生物药等为重点,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有机发展路子。在巩固现代茶园、咖啡园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的基础上,全市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的茶园和咖啡园达35万亩,居全省第一;普洱茶品牌再次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首,被定为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换农产品;建成“中国咖啡之都”、世界最大澳洲坚果单体连片种植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牛油果商品生产基地;全市13个产品获得云南省名牌农产品,3个产品获得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片古茶园被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同时,积极培育清洁能源产业,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规模922万千瓦,成为“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打造现代林产业基地,全市森林面积达304万公顷,林下经济利用面积511万亩;推进全域旅游,突出抓好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建设,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建设绿色城乡

  作为普洱中心城区贯穿南北的母亲河,曾经脏、乱、臭的思茅河如今面貌已改变,滨河路成了市民的休闲散步之地。

  这得益于近年来持之以恒的思茅河主河道及8条支流的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治污截污、旧城改造、休闲空间打造,思茅河旧貌换新颜,成为展示城市品位、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绿色走廊。特别是在治理城市水体黑臭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高于80%,并全面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5%。

  为提升城市品牌,普洱市着力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各县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5%;深入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全面推进建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市政雨污水管道混接改造,严禁城镇垃圾和工业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强化沿河湖园林绿化建设,营造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恢复和增强河湖水系的自净功能,为城市内涝防治提供蓄水空间。

  同时,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围绕“干净、宜居、特色”的主线来做文章,通过广泛开展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节能环保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活动,全市累计创建32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和908个市级生态村,建成省级绿色学校53所、绿色社区11家。(记者 梁荔)

责任编辑:孙寅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