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头图 >> 正文
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1日 14:46:00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景福镇岔河村发展生态产业见闻

  走进景东彝族自治县景福镇岔河村,满目翠绿,空气清新,小溪清澈,牛群悠闲,石头房别具一格,刚被秋雨沐浴过的核桃枝叶泛着晶莹的水珠……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

  因地制宜谋发展 提质增效稳增收

  岔河村山高谷深、山脉纵横,交通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基础薄弱等瓶颈长期制约发展,是全县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

  为探索一条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岔河村结合海拔、气候、土壤、光热等资源,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助推农民群众增产增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核桃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岔河村真正是名副其实的万亩核桃村了,核桃产业已成我们村的主导产业。”在谈及核桃产业发展史时,岔河村党总支书记姜贵荣娓娓道来。

  1986年,岔河村开始种植核桃,当时只是乡政府发动种植,每户只种3-5株;2002年,县上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项目,农户开始大面积种植核桃;到2018年,全村463户农户有420户种植核桃10978亩,成为景东县核桃种植面积最多的一个村。2018年,全村核桃干果产量238吨,收入380万元。2014年、2015年核桃市场价格最好,百姓收入最高的可到几十万元,最少的也有几千元,一棵核桃可收入上千元,那是核桃价格最辉煌的时期。2017年以来,核桃市场价格低迷,行情不乐观,农户核桃收入下滑,放松了对核桃林的管理,村“两委”为稳定核桃产业,让农户稳产增收,积极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千方百计想办法使老百姓“腰包鼓起来、脸上笑出来”,走“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景东森泰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科学施肥,病虫防控,整形修剪、无烟烘烤,疏密扶壮”等提质增效措施,并对全村种植核桃的农户分批分期有计划地进行技术培训。

  一辈子与核桃打交道的凤冠山组杞仕进,今年58岁,从21岁就开始种核桃。儿子、儿媳妇外出经商,老两口管护核桃48亩、茶地5亩和古树茶6棵,每年茶叶收入2万多元、核桃收入1万多元。

  干河小组建档立卡户李安兵常年在外打工,2016年娶妻回家,过上了安稳日子。如今,家里养猪8头、牛2头,管理核桃20亩。他腼腆地说:“2017年,实施核桃提质增效9亩,收入每年都比原来增加近千元。农闲时到附近打工……现在,每年收入上万元,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生态产业富农家 种养结合助增收

  如何让农民群众富起来?岔河村从“做好一叶茶、种好一片草、打造好石头寨古村落”入手,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政策落地见效等方面深度发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一叶茶”的故事。集无量山灵气的岔河村800余株凤冠山古茶,是200年前侎傈公主亲手种下的,凤冠山古茶回味甘绵独有的品性吸引国内茶商:普洱帝泊洱公司、全市茶企业联盟等纷纷抢购凤冠山古茶……优质的凤冠山古树茶价格每公斤突破800元,给凤冠山茶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入实惠。岔河村依托凤冠山古茶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茶园1100亩。为发挥当地资源和龙头企业在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2018年3月,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的凤冠山生态古茶厂正式揭牌营业。茶厂采取“党支部+公司+茶农”的利益联结运营模式,与1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还安置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

  “茶厂建成、茶企入驻之后扩开了茶叶销路,稳定了茶叶销售价格,有效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姜贵荣介绍,通过引进龙头茶企,界定茶基地标准,培训茶农,严把“第一车间”质量关;茶厂标准化、自动化、清洁化的生产线,农残快速检测、产品全过程可追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有效地助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

  “种养”结合。在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禀赋的同时如何补短板、强产业?岔河村因地制宜,走“种好一片草,养好一头牛”的养殖模式,有效提升了种草养畜产业的附加值,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6年,岔河村实施生态草原奖补、退耕还草项目,种植牧草1700亩,集中连片1000亩;2018年,全村种草2000亩,农户自发种植300亩。牛存栏1007头,出栏130头,374户农户养牛,占全村总户数的80%。未实施退耕还草项目前,2016年全村牛存栏615头,每年出栏50多头,养牛户200来家。

  干河小组建档立卡户王忠富家有4人,小儿子今年刚刚大学毕业。“我家从2016年开始种草20亩,从2016年到2019年卖了7头水牛、1头黄牛,卖牛收入5万多元。以前不种草,每天都要去放牛,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牛养不好不说,人也累。现在有草,省事不少,腾出来的时间又可以去做另外的事。”王忠富喜滋滋地说,草料丰富了,育肥牛的时间也就缩短了。以前养胖一头牛要一两年的时间,现在买架子牛和老、弱、小牛回来育肥,4个月就可以卖,2018年他家卖了5头育肥牛,收入2.5万元。

  培育特色乡村旅游业。岔河村立足于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中国黑冠长臂猿科研基地,按照“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造”的原则,重拳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村”规划投资30万元,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实施干河、羊山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目前,岔河猿缘安慧农庄、乌龟坝特色农庄等新型特色农庄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探险旅游者、摄影爱好者纷纷前来体验岔河石头寨古村落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古树茶文化。“特色农庄+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顺势而生,农户家自产的生态土猪、无量山火腿、本地黄牛、黑山羊、乌骨鸡和生态果蔬在家门口供应给农庄,参与农庄服务游客,获得务工收入,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精明能干的李安慧是岔河村叶家坝小组的村民、猿缘安慧农庄的老板娘。她丈夫陶正坤是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每天都要接待许多外来游客或科研工作者。为方便别人、惠利自己,2015年夫妻俩开办了集住宿餐饮为一体服务的猿缘安慧农庄,截至目前共接待了游客5万多人,平均每年1万人,每年收入20多万元。依靠农庄收入建盖了一幢80多万元的新酒店,添置了家具和用品。“农庄能发展到今天,非常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镇、村领导的支持。开办农庄的时候,村上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给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靠着无量山的长臂猿,我的农庄才结缘了安徽、北京、昆明、浙江、瑞士等国内外游客,因猿而有缘,来我这里住宿的大多数客人都是慕名来看长臂猿的,我们这里的资源就是我们的财富啊……”李安慧满怀感激地告诉我们。据岔河村主任李锦葵介绍,岔河村现有特色农庄8户,每年平均接待国内外游客3万多人次,旅游业收入120多万元。

  岔河村在抓牢抓实核桃、茶叶、养殖业、旅游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推广核桃林下、家庭院落种植重楼、黄精、魔芋等生物药业。目前,全村种植重楼20亩、黄精5亩、魔芋50亩、铁皮石斛15亩,每年让贫困户户均增收1600元。2018年,全村经济收入2574.85万元。(通讯员 张平 李世华)

  胜岩村:小蚕桑带出致富路

  景东彝族自治县曼等乡胜岩村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蚕桑产业,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在全乡9 个村位居第三,蚕茧质量排名第一,成为该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胜岩村是景东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34户1543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09户384人。光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核桃、蚕桑、烤烟等。村“两委”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和地理优势,把蚕桑作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培植。2018年,全村120户农户种植桑树360亩,产茧31吨、实现收入151万元。其中,39户建档立卡户培植桑园90亩,产茧11.7吨、收入60万元。

  胜岩村民小组建档立卡户李庭会家于2004年开始养蚕,当年养蚕3.5张,产茧157.5公斤,收入2205元。2008年蚕茧市场疲软,价格低迷,许多桑农毁桑种粮,全村共毁桑240亩。而李庭会家不但没有毁桑,还新植桑树4亩,到2018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0亩,养蚕收入3.5万元,全家5人人均收入7000元。从2004年到现在,李庭会家养蚕收入近20万元,除了家庭开支,用于建房7万元。问及她家为何十几年如一日对种桑养蚕这么执着时,她开心地说:“养蚕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养蚕比种玉米和烤烟更划算、更轻松。我们出门打工去不了,养蚕1个月就可以卖,钱也来得快,早上卖鲜茧,下午钱就打到卡上了,这么好的产业去哪里找啊?”

  乡挂钩胜岩村工作组副组长、胜岩村产业指导员、曼等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得伟告诉我们,胜岩村将继续抓好蚕桑产业发展,加强桑园翻挖、施肥等管理,提升蚕虫养殖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高蚕茧质量和产量,把蚕桑生产做大做强,加快脱贫步伐,最终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目标。(通讯员 张平 李世华)

  者干河畔稻米香

  金秋九月,遍地流金。走进景东彝族自治县大街镇文东小组的田野,齐腰的水稻如同拖着黄绿相间的长裙,那样的丰盈,那样的夺目;微风吹起,浓醇的稻香扑面而来。这边,几台小型收割机在金黄色的稻田里来回穿梭,金灿灿的稻谷哗哗地从收割机流到米袋子中,农民将打好的稻谷装袋搬运;那边,传统的收割也忙得不亦乐乎,男打谷子女割稻,分工到位,配合完美……穿梭的机械和农民忙碌的身影,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奏响了者干河畔丰收歌。

  正在田里装袋运谷的文东村村民杞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家今年种了18亩水稻,预计可收14 吨谷子。往年谷子收回来了,要拉到花山、大街等地找老板找买主。今年好了,我家与‘三农服务部’签订了利益联结协议,出槽谷子直接拉到村委会,根本不用卖不出去而伤精费神……”

  2019年,大街镇三营村、大街村与景东强生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出槽谷子按每公斤2元收购;村三农服务部与206户农户签订了利益联结协议,仅贫困户就有118户。目前,已收购出槽谷子400多吨,贫困户交售谷子180 吨,收入36万元。

  者干河畔气候宜人,是优质大米的适生地,当地农户祖祖辈辈都种植水稻,从未间断。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街镇党委政府把改造中低产田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长期目标来规划,兴修水利,治理河床,营造水田,在古老的河道上造出高标准水田5000亩,并鼓励农户大面积种植水稻,使许多水田成为旱涝保收的“吨粮田”,者干河坝成为景东县稻谷飘香的“米粮仓”。为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在各村推行“水稻+马铃薯”种植模式,实行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害。近年来,又引进机械化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效益。

  大街镇副镇长杨中林说:“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带来丰收粮,科技使得粮满仓。2019年,大街镇2个村463户农户种植水稻5000亩,预计总产量3400吨,总产值700多万元。”(通讯员 张平 李世华)

  林下“掘金”——景东春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见闻

  仲夏时节,走进景东彝族自治县大街镇勺么村何家小组,房前屋后,村路两旁,到处都是核桃树。核桃树下黄绿色的花朵形似串串风铃,在风中摇曳,甚是好看。正在地里忙活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开花的是黄精。

  勺么村辖1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35户、31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1户、836人。曾经,毁林开荒、广种薄收,造成水土流失,一度遭受山洪之苦。此后,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村里实施退耕还林,核桃产业成了村民的“摇钱树”,实现了“靠山吃山,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梦想。如今,即使核桃价格大不如前,村民们并没有像过去砍树毁林,而是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寻找发展路子。

  按照发展思路,勺么村把发展林下种植业确定为重点增收产业。2018年2月,村“两委”动员致富带头人李春楼注册成立“景东春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核桃林下中药材黄精种植,在林下“掘金”。

  春蕾合作社吸纳社员242户861人,涵盖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能力,村里争取到上海帮扶项目资金100万元、省级科技扶贫项目资金10万元入股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保本分红模式进行运作。具体做法是:从231户贫困户中选择50户无劳力、无计划或者是残疾户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每年分红600元,连续实施5年;将2018年41户产业发展资金,户均5992元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自主经营,每年每户分红400元,第一年每户返本分红2441.8元,连续返本分红3年,使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细水长流;181户有种植意愿、有发展能力、缺技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合作社按10000株/亩半价提供给卡户自行种植,合作社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按市场价进行回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每年村集体获得12000元的分红,入股周期5年。

  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勺么村16个村民小组2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林下黄精160亩,760户农户种植中药材。2019年,预计采收黄精种子1000公斤,实现收入30万元,可为社员提供黄精种苗180万株,扩大发展180亩。

  “林下中药材黄精种植劳动力投入少,效益好。增加山林附加值是一个方面,主要的还在于保持了水土不流失、保证林地土质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确保山核桃丰产增收。”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林下套种药材降低了杂草的生长,林地杜绝除草剂,林地土质形成了互补,林上林下互不影响,树上长钱树下出财。将扩大黄精种植面积,全村种植规模达1000亩以上。”(通讯员 罗美莲 李世华)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