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普洱市:绿色发展实现换道超车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0日 11:03:43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普洱市 绿色发展实现换道超车

  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力打造开放开发前沿窗口……70年团结拼搏,地处边境、民族众多的普洱市,传承和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时代征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普洱各族人民许下了‘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铿锵诺言,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全市呈现出高质量与高颜值相得益彰,绿起来与富起来齐头并进,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8月9日,在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勇说,全市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发展乘风破浪,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稳定大局、突破困局,奋力推动普洱追赶跨越、绿色崛起。全市GDP从2012年的37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663亿元,年均增长10.2%。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速排名全省第四位。去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幅全省第一,荣获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等称号,普洱发展风头正劲,绿色发展实现换道超车。

  绿色崛起

  普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提出只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去年,普洱市实现绿色GDP 624.0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4.2%。“普洱”二字,已经成了绿色发展的代名词,蕴含着巨大的无形资产。

  以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普洱市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之城、健康养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的发展定位,努力把普洱建成绿色发展的示范城市、祖国西南边疆的绿色明珠。

  通过发挥生态优势、做好生态文章、发展生态经济、壮大生态财政、改善生态民生,借势借力加快发展,初步建成了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绿色产业基地”,让“美丽颜值”变成“经济产值”。

  一片绿叶,衣食万户。普洱茶是享誉全球的绿色产业品牌,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普洱有“世界茶源”美誉,有景迈、邦崴、迷帝、困鹿山等26座古茶山18.2万亩栽培型古茶树,也是全省现代茶园面积最大的州市。目前,全市现代茶园面积达165万亩,已全部种植覆荫树,完成了生态茶园改造;全市取得有机证书的茶园面积达22.5万亩,进入有机转换期8.5万亩,有机茶认证企业达103户、证书150张,认证企业及认证证书数量均排名全国第一。在全省率先成立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和品牌企业联盟,普洱茶品牌多次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首。

  如今,以绿色、通畅、文化、品牌、效率、幸福“六个普洱”建设如火如荼,着力打好绿色发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三大会战”,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努力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子,普洱市经济社会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阔步前行。

  绿色示范

  普洱市不断总结和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努力让绿色经济从“试验”走向“示范”。

  核算生态价值,摸清绿色家底。在全国率先开展了GEP核算和TEEB评估,推行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首家发布GEP核算成果。

  强化绿色引领,树牢保护理念。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全省率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了绿色GDP经济考评,实施了2000户8000多人的生态移民工程。

  健全绿色标准,完善绿色机制。编制发布涉及绿色农业、交通、能源、建筑等31个重点产业和行业的绿色评价规范及技术标准。设立全国首支绿色经济发展基金、组建绿色金融机构、构建“绿色检察”体系。

  70年来的生态追求和绿色坚守,普洱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7430亿元,居全省第一。全省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8个县(区)中,普洱就占了4个。建成自然保护区16个,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0.1%,居全省第一,90%以上的生态系统类型和80%以上的珍稀濒危物种得到就地就近保护。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等桂冠。

  普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国云介绍,目前,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已通过国家中期评估。普洱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座宝山”一起建,百姓富裕与生态优美“两个成果”一起收的绿色发展之路。取得了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良好效益。(记者 沈浩 李奕澄 李汉勇)

责任编辑:李欧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