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景东热血男儿杨剑,四次维和的“刀尖舞者”!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7日 12:21:47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前些日子,在人民网看到一篇《为了和平,我愿做“刀尖上的舞者”》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杨剑赫然写着“云南景东人”。我迅速浏览文章,读完一遍,又读了一遍,被他的故事所感动,随即又百度了与他相关的关键词,慢慢走近这个先后4次赴黎巴嫩维和的扫雷军人。

  出于敬佩,出于好奇,我辗转了解到杨剑的近况,并联系了他的妻子,登门拜访。特意提前到花店挑了一束花送给军嫂,献上我的敬意。路上一直想象着,这是一位怎样强大的军嫂,默默地支持着杨剑一次又一次背井离乡在刀尖上舞蹈。

  杨剑的爱人姓左,当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怀里抱着刚满百天的孩子,也才得知孩子出生的时候杨剑回来陪了两个月,上个月刚回部队。就这样和这位扫雷英雄错过了,心里突生了些许遗憾。

两人爱情的结晶 李茜 摄

  小左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刚生完孩子,身材却是羸弱,戴一副眼镜,话也不多,温润恬静,淡淡地向我叙述着她和杨剑的故事……

  杨剑是云南景东县文龙镇人,于 2004年12月参军入伍,因在服兵役期间表现突出,留在了部队。2007年2月,刚转士官不久的他提交了申请书,赴黎巴嫩参加第2批维和。当时,黎以战争刚刚结束,局势还不是很稳定,随时有可能再次爆发冲突,且在黎以战争中,也有中国维和官兵被炮弹炸伤,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现实问题。然而,杨剑还是毅然决然选择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1978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和2006年黎以冲突在该国南部遗留了大量未爆弹药,其中包括400多万枚集束炸弹、炮弹、火箭弹以及1000多枚蓄意埋设的地雷等。杨剑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布满地雷的“蓝线”上,清排雷场,开辟出安全通道。(“蓝线”是联合国、黎巴嫩、以色列三方达成的撤军线,由维和部队栽设的“蓝桶”连接而成。)

  “蓝线”是比较敏感的地方,作业时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再加上雷场内有石头雷、诡计雷、遗失地雷、未爆物等各种复杂情况,还有的地雷因埋设时间过久而不稳定,这些都时刻考验着官兵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杨剑第一次执行任务是到周边村庄的果园清排子母弹,其艰辛和危险仍历历在目,也更加坚定了他为维护和平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2010年,在杨剑的第三次维和经历中,他和他的战友们代表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接受一项先后被其他两个国家维和部队所放弃的扫雷任务,其难度可想而之。面对重重困难,中国军人以其坚毅的品质,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专业技能,提前完成了排雷任务,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绩,获得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的高度赞许。在这次任务中,杨剑也因为表现出色,荣立一等功,并破格提干,从一名士兵成长为军官。

  小左和杨剑是2015年4月经人介绍相识的。所谓相识也不过是互通电话、互加微信。杨剑的故事,打动了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个月后,趁着杨剑在昆明学习他们见了第一面。“在第一次见面后,我就知道,他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小左说。

  当年“十一”长假后,他们登记结婚了,这也是他们两人第三次见面。在结婚前,杨剑一直和小左强调当军嫂的艰辛、不易,发各种讲述军嫂故事的链接给小左。杨剑清醒地知道,也要小左清醒地明白婚后的生活将面临重重困难,聚少离多,让小左理智的做出选择。杨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更是坚定了小左的决心。“这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杨剑第四次参加维和是2017年,已经和小左结婚了。当他把再次赴黎巴嫩维和的想法告诉小左的时候,小左有些犹豫。当初选择杨剑的时候,他是心中的英雄,而当英雄成为丈夫以后,作为妻子,她更需要的是一个平凡而体贴的丈夫。这样的维和充满着危险,何况杨剑已经参加过三次维和,为什么还要去呢?杨剑非常理解妻子的担心,前面三次的维和是当故事讲给妻子听,而这一次,他们的命运已经交织在了一起,留给妻子的是日夜思念,是担惊受怕。杨剑表明心愿,用丰富经验说服了妻子,再一次踏上了维护和平的征程。

婚纱照 通讯员供图

  2017年,杨剑以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作战工兵二排排长的身份,第四次踏上黎巴嫩的土地执行维和任务。有人曾问过杨剑:“你多次参加维和,一直在雷场奋战,到底是为了什么?”杨剑的回答是:“无论第几次参加维和,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婚纱照 通讯员供图

  在杨剑第四次维和整一年的时间里,每天收工第一件事就是发微信给妻子报平安。“尽管他多次参与维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不担心是不可能的,每天最盼望的就是晚上12点(北京时间和黎巴嫩有6小时时差),等待着他报平安的信息,收到信息才能安然入睡。虽然担惊受怕,但还是选择支持他。当初,就是他那一身的正气和责任吸引了我,让我义无反顾。”小左说。

婚纱照 通讯员供图

  人们把排雷排爆工作称为“刀尖上的舞蹈”,从2006年中国赴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部署以来,到2018年,中国维和官兵已累计清排疑似雷区、爆炸物散落区约200万平方米,排除地雷及爆炸物10000多枚,完成工程保障任务12000余项。无数和杨剑一样的中国军人在远离祖国,危险而艰苦的条件下,践行中国军人的铮铮誓言,把受到地雷污染的土地一寸一寸清理干净,让黎巴嫩人民重新从容地踏上自己的土地,过上远离地雷,远离恐惧的日子……

婚纱照 通讯员供图

  从相识、相恋到结婚,再到现在有了孩子,已经整整四年。而在这四年中,真正属于他们的时间却很少很少。少到每一次见面和分别的时间小左都记得清清楚楚,加起来只有可怜的10次,一起相处的日子也只有区区206天,其余的1200多个日日夜夜,留给他们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牵挂。

  我问小左:“这样聚少离多的军嫂生活,你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吗?”小左说:“因为聚少离多,虽然结婚了,但大多时候也是一个人。刚开始的时候每天生活里都充满了相思的甜蜜,有时间就煲电话粥,心里也没觉得苦。后来,杨剑去了黎巴嫩维和,每天除了思念,又多了担惊受怕。再后来,我怀孕了,心理就变得有些脆弱,特别是去做产检的时候,看着别人都是老公陪在身边,而自己却是一个人,难免有点小伤感。”小左的叙述依然平静,但我还是在她的眼底捕捉到一丝浅浅的泪光。“这样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的日子一点不苦,那是不可能的,但每每想到他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回家时对父母家人的无微不至,想到他男子汉的担当,维护和平的志向时,我就觉得这些不算什么,反而为遇见了这样一个男人骄傲、自豪。他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小左说。

笔者采访杨剑父亲 李茜 摄

  在和小左交谈中,她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他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她脸上写满了幸福和笃定,在她的眼里,我看到了爱情的模样。

  和小左的父母聊起女婿杨剑,两位老人不善言辞,只一直微笑着夸杨剑的好,女儿交给他,他们放心。虽然杨剑现在顾不上家里,但还有他们,他们一定把女儿和外孙照顾好,让杨剑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杨剑父亲 李茜 摄

  “你迈出的每一个脚步都事关生死,你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描绘安宁”。这是中国赴黎维和部队营区文化墙上的一段话,也是中国军人的真实写照。正是有无数像杨剑这样的中国军人,像小左这样的军嫂,像小左父母这样的老人在默默付出,早晨的阳光才和煦,正午的花朵才绚烂,夜晚的月光才皎洁……

  云南网通讯员 凡翀 李茜

  以上图片除注明外,涉及维和工作照片来自联合国、南部战区、央广军事等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