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普洱: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3日 11:39:06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普洱: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与省委书记陈豪将普洱建成“生态宜居之城、健康养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的指示精神和省长阮成发打好世界一流“三张牌”的要求相结合,强化绿色引领,树牢保护理念,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严格考核,给领导干部戴上生态保护“紧箍咒”。我市联合国家行政学院率先编制并实施了绿色GDP经济考评,推行了生态文明建设“一办法两体系”,并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全省率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结果作为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市人民检察院率先建立“绿色检察”制度。2015年以来,共办理生态公益诉讼案件1945件,为生态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加大投入,实施生态移民为环境保护让路。启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市财政投入资金3亿多元,建设36个安置点,把近2000户8000多人迁出了生态功能区。同时,将生态移民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有机结合,整合投入资金46.3亿元,实施了2万多户8万多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推进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双赢。

  变“开矿”为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澜沧景迈山不仅保留着世界最大的人工种植千年万亩古茶林,而且地下还埋藏着储量达22亿吨的铁矿。经过慎重研究,市委、市政府决定,以保护古茶林生态资源和民生福祉为重,放弃开采铁矿。同时,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实施了《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了《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目前,景迈山古茶林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古茶林的综合效益将得到更好发挥。

  做好林下经济文章,让群众不砍树也能致富。全市形成了以茯苓、石斛、黄精、白及、重楼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业,食用菌和松香为主的林下采摘业,瓢鸡、小黄牛等家禽家畜为主的林下养殖业,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520万亩。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思茅松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试验3910亩,价格高出市场上普通三七,一亩收入高达10多万元。同时,建成了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正筹划建设无量山、哀牢山“两山”国家公园等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全方位、多渠道发展森林产业,让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记者 罗成建)

责任编辑:张轩玮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