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云南江城:一封感谢信 浓浓帮扶情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5日 00:04:32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正在劳作的村民。图片由江城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2015年以来,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我组全部居民享受了异地搬迁的政策,有了新的房子。我们中牛圈小组在2018年8月已搬进新房,感谢党委政府的努力,你们的付出,我们会铭记在心里。在这里,我代表中牛圈全体村民跟您们说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你们辛苦了!”。这是一封普洱市江城县整董镇曼滩村中牛圈小组长张怀陆写给江城各级党委委、政府及扶贫工作队员感谢信中的一段话,信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情真意切,折射出的却是一份浓浓的帮扶情……

  中牛圈小组是一个瑶族聚居的村寨,曾经的中牛圈小组生产生活极为落后。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身为中牛圈小组的一名瑶族小组长,张怀陆和乡亲们亲身经历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低矮破旧的石棉瓦房到安全稳固的砖混房;从泥泞不甚的土路到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从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到路灯长明等等。

  整董镇曼滩村中牛圈小组长张怀陆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党委政府给我们做了很多事,民房改造、拉电、拉水,还有道路硬化,还有很多。我们老百姓没有什么回报,所以写这封感谢信。”

  一封感谢信,浓浓帮扶情。这封感谢信是江城县扶真贫、真扶贫的见证。通过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同时也体现了党委、政府的真情关怀和驻村干部的辛苦付出。面对朴实的感谢信,曼滩村驻村第一书记艾羲表示,这是脱贫攻坚中收到的最好礼物,在情理之中,却是意料之外,更让我们感受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将激励大家以更大的热情继续投身到脱贫攻战役中。

  “张怀陆作为江城县直过区民族瑶族群众的一位代表,通过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施,他亲身体会感受到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实惠,然后发自内心地写了这封感谢信,应该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他其实就是内心里面感恩共产党的政策。”整董镇曼滩村驻村第一书记艾羲说 

  现年35岁的张怀陆,就读初中时,只读了两个星期就因家庭困难辍学回家。回乡后他没有颓废,而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种植养殖技能,在承担起一家7口人生活重担的同时,还带领乡邻转变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方式。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张怀陆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带领乡亲们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中。如今,虽然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但在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方面,张怀陆也有着自己的打算。

  张怀陆说:“今后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我们要提升我们的产业品质,我们的产业主要是茶叶,还有我们瑶族的地黄瓜、生态猪、冬瓜猪,把这些养殖起来,提升品质变成经济,然后在卫生方面提升,让我们瑶族村寨富裕起来,越来越好,让外面的人羡慕我们,喜欢上我们这个地方。”

  近年来,江城县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 三保障”的总要求,组织帮扶干部深入村组开展扶贫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长期以来,帮扶干部们走村入户,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切实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新作风、新变化、新气象,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切身利益。

  整董镇曼滩村驻村第一书记艾羲说“下一步,我们工作队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后续的惠民政策的落实上,进一步加大对瑶族直过群众的帮扶。将以张怀陆做榜样,积极向群众宣传感党恩教育,使老百姓听党话,跟党走,共同走向致富路。”

  都说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是因为贫困这块巨石太过坚硬。为攻坚克难、击碎巨石,江城县的扶贫干部抢晴天、斗雨天、战黑夜,一路走来,确是五味杂陈,这其中有泪水、有欢笑,也有感动。而贫困群众生活上的改善和工作上的肯定,就是对身处一线的扶贫干部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最大的理解和安慰。

  云南网记者 郭丽 通讯员 张华 李云江

责任编辑:毛雪勰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