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思茅区:脱贫有路“绿”为径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7日 11:55:00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思茅区:脱贫有路“绿”为径  

  在思茅,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不断改革创新扶贫开发的机制和方式,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这不仅是思茅区产业扶贫的路径,更是思茅兑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承诺的新路径——

  秋高气爽,天蓝茶园碧,咖啡豆逐渐绽开成熟的红,坚果园里果实累累,丰收在望……思茅区各农业产业园翻涌着生态美、百姓笑的绿野欢歌。从山野田间延伸开来的喜悦,是一车车优质农特产品走出思茅大山,运往市场,一批批贴着绿色生态标签的思茅“香饽饽”出现在昆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们的餐桌上……

  就在上一年,思茅区绿色GDP达139.37亿元,增长13.84%;人均绿色GDP4.41万元,增长13.34%,在普洱市绿色经济考评中排名第一,被评为“中国十佳绿色旅游城市”。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日,记者在思茅区走乡村、进田园的所见所闻,无不是思茅区“让青山绿水淌金流银,使贫困群众从绿色发展中获得长远收益”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思茅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工作思路,扶强扶壮了一批实力较强的茶叶、咖啡龙头企业,确保了贫困农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建立起了贫困农户与企业双赢的良性机制。

  而这些龙头企业,首要的作用就是生态有机示范。

  这些年,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茶农富起来了。他们的好日子离不开茶,更离不开一个叫董祖祥的人。董祖祥是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董寨小组村民,同时也是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紧紧咬住“一片绿叶”打造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有机茶,着力提高产品质效,使祖祥有机茶品牌从“无名”到“知名”,从“民茶”发展到“名茶”,闯出了生态有机茶的一片天地。通过全面落实“二定”“一返”“三包”经营模式,董祖祥和他的公司有效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带动了整碗全村及周边1300户农民4000余人建设茶叶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近20000亩,其中有机茶园基地12000亩。2017年,入社茶农人均收入达2.6万元,茶厂工人年收入超5万元。

  小雪节气一过,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大开河村是普洱市最早种植咖啡的村子,从1995年开始至今,村民人均咖啡种植面积近6亩,已形成规模化的咖啡种植产业。一粒粒火红饱满的咖啡鲜果让村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如今,几乎每家都盖起二层小洋房,不少家庭还购买了轿车,咖啡让大开河村民的生活变得格外“甜蜜”。

  茶叶、咖啡是思茅区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能带动贫困农户致富的优势传统产业。近年来,思茅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工作思路,扶强扶壮了一批实力较强的茶叶、咖啡龙头企业,确保了贫困农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建立起了贫困农户与企业双赢的良性机制。

  2017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增长5.6%。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7户。全年农药施用量比上年下降15%以上。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达29.46万亩。全区共有26户企业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认证有机茶园2.7万亩、有机咖啡园9595亩,有机生物药3484亩,建设生态咖啡园2万亩。而全区实现了生产干毛茶1.8万吨,茶产业产值5.82亿元。通过提升改造,无公害茶园面积达14.44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95.6%。其中,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2.4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15.9%。全区有年生产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茶企62户。

  同年,全区咖啡产量达1.8万吨,实现咖啡产业产值3. 43亿元,咖啡种植面积达到21.91万亩,完成生态咖啡园建设1.68万亩。全区获得有机认证的咖啡企业有4户,面积0.82万亩,剩余的0.23万亩有机转换工作也将在今年完成。

  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用最“笨”的方法做出最干净的茶叶,是董祖祥一直在坚守的经营之道。“只有走绿色有机之路,产品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老百姓才会得到长久的利益。”董祖祥说。

  目前,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旗下成立了普洱祖祥有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计划在全市范围内与有实力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合作,推广祖祥有机茶种植技术,按照有机标准种植茶叶原料,抱团发展,做强做大普洱绿色有机茶产业。

  “无论是古老的茶产业还是后起之秀的咖啡产业,都是思茅区的传统产业,走有机生态化是思茅区现今的实践,也是终级的目标。”思茅区茶特局局长郑少永肯定地告诉记者。

  各乡(镇)谋划产业、选择产业、发展产业,实现“短、中、长”三线产业最佳优化,眼前和长远两手抓,短线和长线产业同步走的产业发展遍地开花,一条绿色为先,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的产业脱贫攻坚路线在思茅铺开。

  如何在脱贫攻坚中找到产业支撑,让产业给群众带来“真金白银”?

  思茅区各级领导都清楚:绿色是思茅产业扶贫的底线,也是保障产业扶贫实现长效增收、实现可持续性的不竭动力。而要让“绿饭碗”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铁饭碗”,则需要有“着眼目前,放眼长远”的科学谋划。

  于是,各乡(镇)谋划产业、选择产业、发展产业,实现“短、中、长”三线产业最佳优化,眼前和长远两手抓,短线和长线产业同步走的产业发展遍地开花,一条绿色为先,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的产业脱贫攻坚路线在思茅铺开。

  产业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脱贫攻坚也不能坐而论道。思茅区各级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围绕产业扶贫这个核心,“沉下去”“走出去”积极主动寻求解困之策。逐个乡镇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座谈、收集民意,研讨论证,寻找突破口。

  2016年9月,南屏镇平掌村850.6亩美国山核桃种植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全面落地,该项目地顺利实施将打破平掌村产业单一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宽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

  据了解,当时的平掌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遵循“给钱给物不如给好项目”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立足长远抓扶贫。经过深入调研听取群众意愿,多次组织村组党员干部到外地考察种植基地,邀请专家到平掌村实地勘察并取土化验等,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他们最终确定采取发放树苗补助的方式在平掌村6个小组发展美国山核桃种植项目。如今,平掌村的山核桃都有半人高了,长势很好。

  “核桃要10年才有产出,一旦挂果,这些山核桃的收益将可持续百年!”当年主抓该项目的思茅区移民局副局长刘建川告诉记者,思茅区把这个项目作为易地搬迁扶贫群众的后续产业项目,如今龙潭乡、云仙乡、南屏镇、思茅港镇都有种植,面积近万亩。

  记者还在思茅区倚象镇了解到,该镇积极探索“坚果+咖啡”、“坚果+茶叶”的套种模式和“合作社+农户+市场”等发展模式。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充分利用咖啡地、茶地中剩余空间发展澳洲坚果套种,不断提升土地综合利用,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截至目前,倚象镇已推广坚果套种立体种植15683亩,已投产1350亩,预计今年产量为100吨,产值将达750000元,每亩复合效益达7000元,比单一种植咖啡、茶叶每亩增产3500元左右。预计2020年该镇80%左右的坚果将到丰产期,届时每亩增加产值将达9000元左右。

  倚象镇澳洲坚果的立体套种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合理配置,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动力,实现了一举三得。

  像倚象镇这样因地制宜既保生态又做大产业复合效益的创新之举在思茅区并非个案,林下种植药材,养殖生态土鸡等都是群众津津乐道的“巧宗”。

  在普洱福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倚象镇石膏箐村的滇重楼、滇黄精林下种植基地,几名工人正在地里忙碌着,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朝光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年多,日常工作内容为锄草、盖苗、挖沟等,包吃包住每月到手工资有3000多元。

  据普洱福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旭初介绍,石膏箐林下种植基地占地700亩,目前已种植280亩。公司长期聘请了20多名管护工人在此工作,到用工旺季时,每天的用工量达2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建档立卡户和下岗职工。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的用工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如今,金针菇、球盖菇、茶树菇等食用菌种植,小龙虾、淡水鱼等水产养殖,丹参、当归等药材种植,生态鸡、猪养殖等等,成为脱贫的“短线”产业。以美国薄壳山核桃、澳洲坚果,以及以重楼为代表的中草药种植等成为中期脱贫产业。而长线产业要实现未来可持续,则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用大交通带动大旅游,用大旅游带动大脱贫,为思茅区的富民强区插上强有力的翅膀。

  着力培育以茶叶、咖啡、生物药、食品加工、林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绿色新型工业,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全方位应用和实践,让本土农特产品通过平台走向世界。

  思茅区是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云南省首批20个“云药之乡”之一。2017年,全区原药产量达2万吨,实现生物药产值2.65亿元,生物药种植面积达到7.40万亩,全区开发种植药材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33户。

  企业强则产业强。普洱淞茂医药集团是一家大型医药民营企业,公司立足普洱得天独厚的林下药材优势,通过种植、制药、物流、销售等产业布局,打造了健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了思茅医药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区生物药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为大量下岗职工、农民工、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3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金福是普洱淞茂滇草六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的一名工人,他2014年进入公司,从事中药饮片包装的工作。“公司为我们缴纳了5大保险,还提供了食宿,工资拿到手有3000多元。”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让这个曾经漂泊在外打零工的汉子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2017年,普洱淞茂医药集团完成销售额42265万元,利润总额1350.59万元,上缴税金1880.88万元,交社保资金871.83万元,发放员工工资4096.54万元。目前,公司共有员工800余人。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户350户。

  思茅区着力培育以茶叶、咖啡、生物药、食品加工、林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绿色新型工业。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省级专家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示范园10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户。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全区6户企业的产品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3户企业的产品被评为普洱市名牌产品,以“健和堂”等商标为典范的5户企业被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和普洱市知名商标。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14%。全区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2.8%,规模以上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利用率10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90%。

  同时,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也在思茅区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积极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全方位应用和实践,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的综合作用,以扶贫产品为载体,统一“思茅扶贫绿色产品”LOGO标识,以“线下展示、线上下单”“以买代捐、订单扶贫”的销售形式,构建“企业+平台+销售+贫困户”的产业销售帮扶链条,并将销售扶贫产品的利润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后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源头产业带动,销售利润反哺”的贫困帮扶新模式,并有效搭建起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解决农产品销售的“第一公里”。目前,思茅区扶贫产品已涵盖14家企业、35款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正在顺利推进。

  据介绍,思茅区与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思茅区阿里巴巴公司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完成了区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和34个村级淘宝服务站建设。2017年,总计为村民提供代购服务23.12万次,为村民免费代购金额2572.5万元,村小二收入4.8万元。思茅区还不断完善区、乡(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采取“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方式,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和农产品顺产顺销。积极探索农产品上行体系建设,依托阿里巴巴的原产地旗舰店和思茅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推介思茅区有机产品和农特产品开展网络销售。支持思茅本地电商企业利用多个网络平台组织策划销售普洱特色产品,让本土农特产品通过平台走向世界。(记者 梁荔 李毓珊 通讯员 李静)

责任编辑:普腾中木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