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让民族瑰宝“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2日 10:54:07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让民族瑰宝“活”起来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普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星河般璀燦,一个人就是一部书,一个地方就是一座大博物馆,每件非遗作品无不精雕细琢,以精湛的技艺彰显工匠精神;每件非遗作品皆是民族记忆的背影、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为了守护民族的“根”和“魂”,普洱人一直在努力。

如何守护?普洱市多举措撑起非遗传承“保护伞”

  近年来,我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工作推进中,我市主要从六个方面下功夫。落实政府责任。要求各级政府要严格依法办事,每年至少听取1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部门职责。要求各级政府要支持文化部门依法履行保护工作责任;文化部门要切实做好规划制定、监测评估、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发展改革、教育、民宗、财政、人社、住建、卫计、旅游、文物、文化产业等部门要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有效运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动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依法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机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大检查考核力度。提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年度综合考评的参考。加强法治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作为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出台《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加快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与信息共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演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记者 马洁)

如何传承?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茶文化形式多样,以茶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为加大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澜沧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出台了《古村落保护条例》,其中规定,布朗族民居的建筑在房屋的装饰上要体现茶叶的特色,真正将茶文化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与其他民族不同,布朗族不仅仅将茶当作一种饮料,而是把茶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来保护、崇拜、继承和发展。这种理念在布朗族的各项祭祀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每年的“布朗山龛茶祖节”已成为当地最隆重的活动。市、县文化部门通过每年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促进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各级专家、学者、大学课题组也致力于古茶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布朗族民风民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著作。同时,当地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也会自觉承担传承和培训任务,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其他村民,比如刀舞、象脚鼓舞、布朗族风俗礼仪、传统古调、祭茶魂调、传统武术、民间草药、编织、木工、建房等技艺。(澜沧文体广电旅游局)

景东安定镇青云村

  景东彝族自治县安定镇青云村彝族刺绣传承久远,一般彝族女子尚未成年就由母亲言传身教教授刺绣技能。目前,青云村有省级文化传承人1人、省级民间艺人1人和市级文化传承人3人。

  近年来,景东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省文产办推动“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以保护民族文化为突破口,以提升地方特色优势为重点,始终坚持深入挖掘、提升彝族刺绣工艺,2013年11月,彝族传统刺绣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青云村被评为市级文化传承示范村。2014年,青云村被评为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提名奖。

  为做好青云村彝族刺绣产业的传承与保护,景东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唤起全民的传承意识和保护意识。同时采取“公司+协会+农户”模式,扩大生产规模,走“品牌化运作”的生产经营之路,推动彝族刺绣产业化。并在县内开设彝族刺绣销售店和彝族展馆,搭建彝族刺绣产品销售的平台和窗口,带动刺绣产品的销售。(市文体局 景东文体广电旅游局)

让黑古陶焕发新“生命”

  薛储寅,是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黑古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母亲徐世菊是该项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

  接过镇沅黑古陶传承接力棒后,薛储寅开始了对黑古陶传承模式的探索。一番思考后,薛储寅发现,如今的黑古陶早已脱离了普通生活,失去了曾经生活器皿的角色。如何在制作黑古陶的过程中,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先进工艺实现完美结合成了薛储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于是,薛储寅考虑恢复黑古陶普通生活器皿的角色,同时保留部分传统手工陶品,让黑古陶焕发新“生命”。

  这样的想法看起来思路清晰、简单可行,然而实施起来确并非易事,他需要专家的肯定和市场的认可。就在这时,2018“创客中国”云南省启迪杯大赛的消息映入他的眼帘,他果断报名参加。比赛中,薛储寅越战越勇,一路杀进总决赛,最终荣获三等奖,成为普洱市唯一一位获奖创客。

  在大赛上获奖,薛储寅的黑古陶传承思路得到认可,更加坚定了他在黑古陶发展路上的创新。(通讯员 杨兆强)

我市补文化基础设施“短版”

  近年来,我市根据群众文化活动需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目前,建成市、县(区)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文物管理所8个、博物馆7个、美术馆1个,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05个(含两个口岸文化站)、社区和村文化室994个、农家书屋105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103个、农民工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103个。全市建成体育馆(场)14个、标准田径场12个,103个乡(镇)建有灯光球场,拥有全民健身路径87条(个),覆盖全市41个社区。建成普洱文化中心、普洱体育运动中心、景谷文体中心等标志性的文体场馆设施,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为骨干、乡(镇)和社区基层文体设施为基础的城乡公共文体服务网络,文体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形式日趋多样。全面实施文化“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和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在全省率先完成“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完成建设任务81108套,完成直播卫星“村村通”建设30多万套,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20万套,完成11个边民互市点的边境广播电视建设项目,建成大功率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17座,有线网络实现城乡联网传输,推动市、县(区)广播电视节目在农村落地,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用户达到52万余户,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市文体局)

全市农村“两小一大工程”受好评

  近年来,我市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以群众得实惠为重点,以群众满意度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小广场、小文艺队、大喇叭“两小一大工程”建设。目前,在全市103个乡(镇)995个行政村建成农村文化广场1905个,村级文艺队2331支,大喇叭1888个。农村“两小一大工程”的实施,架起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起到了发挥好党委、政府政策宣传“传声器”的作用。(市文体局)

镇沅“文化惠民工程”惠民生

  2016年以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文化部门根据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投入1863.3万元专项资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助推脱贫攻坚。

  通过“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在全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全部建立起集宣传文化、党员电教、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公共文化阵地。针对贫困群众存在收听收视难问题,镇沅从扩大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推进“村级广播”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解决,投入243.8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县9个乡(镇)111个村(社区)实施了“村村通广播”工程,对全县无电视的738户建档立卡户配送了电视及地面卫星接收器,全县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99%以上。在全县9个乡(镇)111个村(社区)组织开展精准扶贫送戏下乡“百日巡回演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文体局 镇沅文体广电旅游局)

澜沧拉祜族舞者比拼才艺

  近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举行201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拉祜族芦笙舞比赛,15个乡(镇)的19支拉祜族芦笙舞代表队依次登台。经过紧张激烈地角逐,酒井乡老达保代表队获一等奖。比赛还评出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此次比赛不仅展示了拉祜族芦笙舞的独特魅力,还为做好拉祜族芦笙舞的保护传承奠定了基础。(通讯员 刀建芬)

景东彝族舞蹈《月亮闪闪》获彩云奖

  近日,云南省第三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决赛圆满落下帷幕,共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7个门类的42件作品荣膺“彩云奖”。景东彝族舞蹈《月亮闪闪》获此殊荣。《月亮闪闪》取材于景东无量山安定彝族,以彝族原生态歌舞“闪闪歌”“正斜三翻歌”“三跺脚”等为基本素材,用叙事结构表现彝族人民的爱情生活、文化传承、情感交流及民族团结的热烈氛围。

  据了解,“彩云奖”是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评选的全省群众文化艺术最高奖,每两年举办一届。景东彝族原生态舞蹈《羊皮舞》和书法作品《典论·论文》分别曾获此殊荣。(通讯员 李茜)

孟连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为营造“博学、修身、尚德、多思”的校园文化,近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举行以“圆梦蒲公英·品味经典——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全县各中小学校的师生参加比赛。整个比赛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让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现了孟连中小学师生独特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激烈角逐,比赛分别评出了教师组、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一、二、三等奖。(通讯员 白兰英)

责任编辑:普腾中木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