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普洱市:让民族药产业发展前景更广阔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9日 11:59:06  来源: 云南网-普洱新闻网
分享至:

  民族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防治地方常见疾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方面,民族药具有独特的作用。而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民族药对促进医养融合,疾病的防治、康复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背景

  ●中药民族药研发人员达8152人

  ●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5个

  ●创新平台和机构71个

  ●引进和创办生产企业145家

  ●工业总产值423.51亿元

  多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做强做大苗药产业作为贵州省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人才培养、产业培植、企业引进、品牌打造等多个领域推动发展。苗药的发展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新增长点,给贵州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影响深远。

  现状

  ●有GMP认证制药企业6个

  ●国家批准文号药品68个

  ●民族药制剂32个

  ●各类专利近100项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7.9万亩

  ●产值达50.3亿元,

  ●种植与加工企业37户

  ●带动药材种植农户20000多户

  普洱市民族药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长期以来对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致使不少天然药材的生长环境遭到了破坏,不仅品种日趋减少,而且药效和功能也不断下降。近年来,普洱市民族药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了较快的发展,市内建成了诸如江城佛手及澜沧、西盟、孟连万亩砂仁林下种植基地,宁洱、景谷的白及连片产业基地,思茅区的康恩贝、斛哥、天昌等石斛种植加工企业,使全市中药民族药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有效提升。

  优势

  基础条件

  普洱市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医药文化内涵丰富,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优越,发展民族药产业可谓得天独厚。

  产业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相关医药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大。医药行业自身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城镇化水平提高、疾病图谱变化以及新医改政策实施等多种因素驱动,我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而民族药产业作为医药产业中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带动作用

  民族药产业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样对相关产业也会有极强的带动作用。例如,药材种植户可以同时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产业,将林下养殖与药材种植有机结合起来,推出特色养生膳食,健康一日游等。物流业将会因药材运输、药品运输而得以发展……

  政策优势

  发展民族药产业不仅仅是响应国家、省政府号召,更是因为相关政策的实施而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渊源

  贵州 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全年气温变化小,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普洱 地处东经99°09′~102°19′、北纬22°02′~24°50′之间。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全市温差起伏小,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降水充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5600多种,中药民族药药用植物2566种,常见常用1587种,在发展民族药产业方面的自然条件等与贵州极为相似。

  发展缓慢的原因

  历史原因

  思茅区历史上就是中药民族药交易的集散地。据统计,每年交易出去的石斛、茯苓、白及、砂仁、勾藤、菖蒲、重楼等中药材超过10000吨,2018年仅端午节前后几天鲜药材交易量就超过1000吨。从目前统计的数据看,普洱市每年销售的民族药70%都来自野生,人工种植数量和品种都较少,从种植种类上统计,人工种植品种达72种,但始终还处于试种、探索、研究阶段,没有一个完全产业链生产的品种,致使普洱市民族药的发展一直处于散、小、弱、无品牌、无标准、无竞争力的状态。

  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

  在普洱,开发商和种植户自行种植的占比较大,所开展的项目、品种基本属于短期行为,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引导和管理,更没有标准体系和市场支撑等关键环节,形成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格局,特别是没有大型企业的整合,整个民族医药的发展也就失去了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缺乏有效的技术引导和监管

  普洱市传统种植方式难以适应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材不仅要品种对、质量好、药效足,而且产品还必须符合标准。种植户盲目模仿种植、加工,导致民族药品种混乱、质量难以保证。加之市场缺乏有效的引导,众多种植户看见市场上什么价格高就种植什么,结果走了不少弯路或投了不少“冤枉钱”。因此,缺乏有效的市场引导,不仅药材市场混乱,药价不稳定,而且产业链也难以形成。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

  普洱虽然有多家注册经营企业,但只有一家上市企业,多以种植和初加工为主,规模和数量都很小,企业有效的带动力严重不足。特别缺少大型企业对民族药开发应用的投入,导致了普洱市民族药产业发展不突出,后继发展乏力。

  专业人才不足

  从整个普洱市范围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团队缺口大。全市有专业技术人员200人左右,只有贵州省的2.5%,贵州省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有35个,普洱市刚成立了4个专家工作站(4个团队),只有贵州省的11%。贵州省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和机构71个,普洱市一个都没有。普洱市人才队伍的缺乏是导致民族药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体系不完善

  普洱市交通基础设施较落后,加大了商业往来的成本,严重影响了民族药流通能力和交易水平,同时,生物药电商发展滞后,与省内外无缝对接机会少,无法形成产业链,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缺少本地特色品牌

  未形成品牌有三大原因:一是投入不足,对本地区有优势的特色品种没有深入挖掘和研究,形成新药、保健品。二是开发品种太多,未形成合力。三是对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有一定局限性。

  建议

  普洱市应当紧紧抓住国家中医药发展政策的导向,利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结合云南打造“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等契机,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丰富的药用植物和民族资源,用工业化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养在普洱”落到实处。建议:

  ●设一个组织机构,负责解决和处理产业发展中的各项事务,使普洱市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组织保障。

  ●制定一个管理办法,加大投入力度,用以支持、鼓励和推动产业发展。

  ●加大投入,用好科研团队和人才引进力度,多建立几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每个工作站研发出2—3个名牌产品为企业服务。

  ●打造一个民族药品牌。

  ●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打造绿色品牌,完善市场平台建设,创新研发技术体系。

  (通讯员 付开聪)

责任编辑:普腾中木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