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聚焦澜沧 >>  正文
竹塘乡:“院士专家培训班”到田间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8日 19:41: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范春艳)“‘院士专家培训班’的要求很严格,一个班才有60个名额,每个乡镇只能分到3个名额。开班通知发下去之后,各个村寨就开始报名、选拔,人选还要经过面试,考察是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是否能热心带领其他村民致富……”日前,在澜沧县竹塘乡,乡党委书记黄镇自豪地介绍当地科技兴农的工作情况。

  2016年以来,中国工程院的科技兴农项目落户竹塘乡蒿枝坝村,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带领自己的团队直接入驻拉祜山寨,盖起了“科技小院”,建起了试验田,寻找最适合竹塘乡气候地理条件的作物和种植方式。黄镇说:“一开始大家都比较好奇,都在想这么好的东西真的能种出来吗?”

  事实证明,可以。通过试种,冬季马铃薯在竹塘乡长势良好,黄镇在地里见到最重的马铃薯一个就有2.49公斤,这让整个竹塘乡都沸腾起来。看到了实效,村民们种植冬季马铃薯的热情高涨,当年收完第一季庄稼,就种下了冬季马铃薯。之后,又按照先试种再推广的形式,竹塘乡陆续发展了葡萄、林下三七、冬早蔬菜等种植业。凭借科学的种植技巧,产量和产值实现了“双高”。据黄镇介绍,冬季马铃薯亩产能达到3吨以上,产值约为6000元。

  于是,"种地也要学习"成为了竹塘乡乃至周边乡镇村民们的共识,“院士专家培训班”成为了大家心中致富的摇篮。蒿枝坝村的拉祜族村民刘石保是今年刚刚被“录取”的新学员,尽管能跟着其他已经“毕业”的人学习,但是刘石保还是怀着执着,一定要到培训班直接学习。

  据了解,仅在蒿枝坝村,目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100亩冬季马铃薯、15亩葡萄、50亩冬早蔬菜和5个畜牧养殖科技示范项目,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短中期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为保障销售渠道,当地还引进了“拉祜人家”、“马开农牧”和“澎渤生物药业”等企业协同产销,扩大规模。

  逐渐富裕起来的拉祜山寨通了路,新修了房,“快乐拉祜”歌声里的愉悦真实得感人,旅游产业也逐渐在这里萌芽。随着来参观、学习、度假、品尝美食的人越来越多,当地头脑活络的人家开了农家乐,发展起了第三产业。刘石倮是蒿枝坝村比较早的开办农家乐的人,在自家宽敞漂亮的院坝里,他仔仔细细地给记者算账,种植、养殖再加上农家乐的收入,他们家一年的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刘石保也想在村里开农家乐,他说,开一家农家乐,既做餐饮又搞住宿,一年下来应该能维持一家人的开销。不用外出务工,他可以监督着孩子在村里新建的小学里好好念书,以后做一个有出息的、对社会有更大作用的人。

责任编辑:杨倩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