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面对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严峻形势,紧紧围绕C、D级农村危房改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夯实基础设施等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激活扶贫要素,打出“组合拳”,最大限度整合资源、聚集力量,助力贫困人口“拔穷根”。
危房改造作保障
蔚蓝的天空下,一栋栋房屋正在被人们修葺或重建,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芒果坠满枝头,好一幅生动美丽的田园风光画。这是记者在半坡乡蒋家村新寨村民小组看到的一幕。
陶其荣是新寨村民小组贫困户之一,之前一直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中。去年12月,他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45平方米的新房。陶其荣高兴地对记者说:“搬到新房,条件好了,今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景谷各乡(镇)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在调查农村住房的基础上,对申请实施危房改造的农户开展核查、统计工作,建立台账,确保农户符合政策要求。并严格确定对象,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公示和公告程序,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同时还建立健全公示、公告制度,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结果在村务公开栏里公示。此外,景谷还加大宣传力度,将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和易地搬迁工程建设明白卡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使国家政策深入人心。在严肃工作纪律的同时,实行全程跟踪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危房改造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对弄虚作假者坚决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全县对补助标准、补助金额和资金发放实行公示制,增加透明度。
截至2018年8月2日,全县C、D级危房排查共涉及11590户(含无房户323户)。其中,C级危房7095户,D级危房4495户。目前已开工建设10544户。其中,C级6417户,开工率90.4%;D级4127户,开工率91.8%。已竣工8648户。其中,C级竣工5903户,C级竣工率83.2%;D级竣工2745户,D级竣工率61.1%。老旧住房提升11223户,开工5103户,开工率45.5%;竣工2845户,竣工率25.3%。
人居环境提品质
半坡乡曼伞村困碗村民小组曾是一个公路不通、村不能进车、全靠肩挑背驮的闭塞傣族寨子。2017年,当全寨村民得知要改造环境时,大家都高兴极了,家家户户积极参与到改造工作中来,义务让出自家的用地来扩宽道路。“如今的困碗村路宽了,村子干净了,收烟盖房都可以用车了,再也不用靠肩挑背驮了。”困碗村村民小组长明发安感慨地说。
近年来,景谷着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居住条件、特色风貌,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在农村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七改三清”行动,确保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目前,乡(镇)集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全县1972个自然村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乡村卫生环境更加整洁。投入534.32万元,在26个市级示范村新建垃圾处理池57个,污水处理池16个,污水收集管网5.56公里。同时,建成镇区公厕39座、建制村公厕139座,镇区公厕覆盖率达100%,村庄公厕覆盖率达100%,完成投资490万元。
基础设施惠民生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滞后是关键。对此,景谷以全面开展农村“七改三清”行动为契机,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首先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以建制村通硬化路为重点,逐步向集中居住点、农业园区、农业旅游点延伸。全县136个建制村已完成乡村道路硬化,实现100%建制村通硬化路,投资5.9067亿元对部分村民小组道路进行硬化。目前,该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已完成省级下达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道路通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道路通畅工程建设。
其次提级改造用水用电设施。对农村群众用水用电设施进行提级改造,建成乡(镇)自来水厂(站)9个,架设输水管网137.52公里,配水管网213.87公里,乡(镇)供水设施覆盖率达100%。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该工程完成投资1034.64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4.057千米。投入308.06万元,全面完成了太阳能热水器建设任务,节柴节煤炉灶使用实现全覆盖。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如今,31万景谷人民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正以扎实有效的“组合拳”,努力“拔穷根”,在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昂首阔步,再谱新篇。
(记者 张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