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便民信息 >>  正文
承前启后:衔接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链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6日 20:59:57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分享至:

  新中国成立以后,佤山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实施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村民自治,并先后在村民小组中探索建立农村互助联动小组,实施网格化管理,乡村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现有治理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

  一方面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是全面奔小康后乡村治理的长远战略,西盟佤族自治县脱贫工作委员会的创建,为佤山留下了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成为衔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有机链。

  ●从贫困户到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

  4月下旬,西盟首期全县脱贫工作委员会半军事化管理培训班正式开班;县级示范培训后,乡(镇)级兜底培训共开展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培训班17期1637人次;乡(镇)兜底培训结束后,由各村结合工作实际及重点任务,对各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进行重点培训。脱贫委员会以召开脱贫工作委员会议的方式,强化委员职责任务学习,不断提升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工作能力。通过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培训,实现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员轮训,在培训内容上采取实用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军事训练与文化课程相结合、处突演练与知识讲座相结合的互融互动方式,增强引领和服务群众本领,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应变能力。

  刚被村民代表大会推选为委员时,西盟勐梭镇班母村富母乃组的贫困户二妹担心自己做不好、怕大家不信任自己。设岗定责后,富母乃组的生产性岗位主要是到丁氏蜂业养蜂,二妹除了要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还要督促、带领所联系的10户贫困户,出工、学技能。

  刚开始安排贫困户娜哈做公益岗的保洁员时,娜哈嫌脏、臭,不愿意做。二妹就试着好好地跟她说:寨子的公共卫生是必须要打扫的,做保洁员还可以领工资,你家困难,想让你多挣点钱。多次沟通做工作后,现在娜哈很积极。因为平时娜哈爱喝酒,二妹就帮她控制着,每天只让她喝一小杯。

  作为宣传委员还承担着全组的宣传之责,从当初讲话都不敢看人的害羞女孩,二妹现在经常带着大家唱唱跳跳。能够顺利履职、发挥出作为脱贫工作委员会一份子的带头作用——二妹的成长,也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

  ●从互助联动小组到脱贫工作委员会

  2017年,中课镇班箐村整村脱贫出列。班箐村是拉勐精神的发源地,2015年前,为加强村民自治,曾经开展了村民互助联动小组组建和管理工作,以村民小组为单位,10至20户农户组成一个互助联动小组,村民互帮生产互助劳动,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

  对于班箐村以及今后更多的脱贫出列村、组来说,组建脱贫工作委员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边境稳定、民族团结、乡风文明都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持续稳定的治理体系来保障。

  2018年,窝笼村要脱贫出列。脱贫之后,党和政府就不闻不问了吗?很多贫困户都有这样的顾虑。

  尽管脱贫工作委员会成立时间不长,但中课镇窝笼村六组村民尼东却对委员们的工作很满意:“每次寨子里举行什么活动,联系我家的俄生都会提前通知我。从长远来看,我想脱贫工作委员会会带给我们村民更多的帮助。”

  班箐村五组的村主任岩将则高度评价了脱贫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他说,班箐村五组去年征收新农合保费,应收10000多元,到12月了,只收了8000多元。今年成立了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们千方百计催收,对外出人员甚至通过微信支付的方式来收取新农合保费。现在已经收的差不多了,估计9月新农合保费就可以全部收齐。

  同时,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很多权力可以下放到村民小组,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反映自己的问题,很多迫切的问题不用提交到上一级就能解决,工作推进更精准、更顺利。从另一方面来说,委员们对联系的农户宣讲惠民政策时也会更到位。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自治

  新厂镇永广村一组,探索建立了“保证金”和“正向激励金”制度。预缴“保证金”,督促贫困户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和遵守《村规民约》规定,对违规违纪行为扣除相应“保证金”作为处罚;将组集体经济纳入“正向激励金”,年底对表现突出的农户实施奖励,鼓励贫困户积极主动参加小组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不到一个星期,脱贫工作委员会就收齐了全组的“保证金”。

  大组化小、小组化优,每位委员联系10至20户农户,再辅之以在全县所有农户中推行的民主自治奖惩约束举措,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推行的设岗定责激励分配举措——不仅解决了“继续让所有的农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仍享受到更好的惠农政策”的问题,村民自治能力在短期内也有了明显提高。

  7月19日,西盟创建村组脱贫工作委员会现场观摩会召开。至此,可以说,西盟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向下延伸的新途径和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了群众内生动力、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保障了农村长治久安,推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也为全县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了人才、项目和资金。脱贫工作委员会这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也必将成为承载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记者 胡雪英 于飞  (普洱日报)

责任编辑:张轩玮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