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普洱就业形势也从一开始的服从分配到自主选择,从单一走向多元。
丁文生是普洱市行政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谈起当年的就业历程,他说:“时间要追溯到1981年,当时学校会按照专业来分配工作,人生目标、职业规划没有那么清晰,从云南省公安学校毕业后我服从分配顺利就业。”
近几年来,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市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自主择业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多,丁文生的儿子2011年大学毕业后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并顺利就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好多小年轻都是奔着兴趣择业,我的侄女和很多80后一样,刚毕业时,尝试了好多份工作,当过学徒、干过销售……到最后自己创业开了凉拌店,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丁文生说。
就业的大潮中,有人选择去大城市闯一闯,有人留在家乡择业发展,有人投身“双创”……青年如何择业,似乎更加不需要“过来人”的说教和指导。他们对职业有自己的规划,听从内心的召唤……
为了让青年们找到理想工作,在就业方面,我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2017年,我市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基层一线和边远贫困地区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创新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统筹做好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记者 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