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频道/ 要闻
从“蜗居”到“安居”
2018-06-13 17:59:39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要说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对于许多人而言,变化最大、感触最深莫过于住房条件的改善。

从土坯房到砖木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足20平方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方米的居室……这些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家的住房在这四十年实现了‘四级跳’,从最初的土坯房到砖木房,从单位单元楼房到商品房,一路走来,我们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要感谢党和国家,感谢改革开放!”在谈及住房变化时,今年65岁的退休教师莫德胜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家最初住的是土坯房,到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教师住房条件逐步改善后,才搬进了砖木结构的平房。一排平房住着五六户人家,既没有厨房更没有卫生间,只能把原来居住的土坯房当做厨房使用。一到下雨天,有些房间就开始漏雨,严重时还会出现积水。那个时候学校只有一台电炉供学校老师烧水,想要接热水就必须排队,为保证日常所需,每家每户都要准备三四个热水壶去排队,这一排能排到烧水间外,再加上进进出出的人,每天好不热闹。上厕所也是个大问题,每天早上几间公厕外都是长长的队伍。“和现在的小孩说起这些来,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我们在‘款古’。”莫德胜笑言。

莫德胜最难忘的是临近上世纪90年代,搬家、住上单元房的一幕:从此家里有了厨房、卫生间,住房条件真的是发生了质的改变。在2005年,莫德胜又搬了一次家。从50多平方米的单位单元房搬进了120平方米的宽敞的商品房。如今莫德胜和老伴正享受着惬意的退休生活,不时约上几家好友结伴外出旅游。“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的收入逐年提高,如今生活水平真是大飞跃。”莫德胜感慨地说。

莫德胜告诉记者,他家近40年来住房的变迁,正好是改革开放40年的时期,不止他们一家,他身边的同事朋友在这40年间也同样经历着这巨大的变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正值20出头,晃眼40年过去,发生了沧桑巨变,当时哪能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莫德胜深切体会到,没有党的好政策,他家的住房怎能经历如此巨大的变迁呢?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近三年,我市完成商品房销售262.46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26.7%,其中:完成商品住宅销售215.56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25.2%,三年共解决了两万多户家庭住房问题。同时,产品呈现多元化态势,住宅、写字楼、商务区、产权式酒店、旅游地产等“房地产+”模式得到发展。

近年来,我市根据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对公租房的需求,保障房逐渐扩大保障范围,将各类特殊人群纳入保障,累计为42386户住房困难家庭进行了实物配租。

古人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天天变为现实。

普洱日报记者 付颖

责任编辑: 张潇予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