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博士的建议下,我家开起了个小吃店,主要经营早点、晚点和烧烤。”2017年脱贫出列的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莫美村村民岩陈高兴地说:“生意红火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可达上千元。”现在,岩陈家盖起来了价值约30万元的两层小洋楼。
岩陈口中的王博士,是驻莫美村的扶贫工作队员名叫王彬,1987年出生,籍贯山东临朐,2017年3月到莫美村参与驻村扶贫工作。一到村,王彬就和村民打成一片,他的热情与活力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民亲切地称他为“王博士”。
说起王博士,求学经历可谓高大上,他在山东青岛读的大学,在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读博期间还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深造,是2016年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之一。
本来应该走进实验室、走上讲堂的王彬却最终选择了祖国的大西南,2016年成为了一名定向选调生,就职于云南省农业厅,2017年3月到莫美村参与驻村扶贫工作。用王彬的话说:“到一线到基层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服务百姓与在实验室做实验所取得的惊喜是一样的。选择来西盟是明智的,可以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
王彬一到莫美村,就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莫美村土壤里含有云白石的风化粉,立即联系广西冶金研究院的同学,把不同的取样寄过去进行检验,检验的结果是土壤中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非常高,于是又进行了微肥镁肥的综合利用的实验。“如果实验结果理想,通过相关部门审批获得生产批号,就可生产有机肥,使当地优势资源发挥其最大经济效应;还可以通过茶叶和水稻的酸性土壤改良,让当地百姓种植生态农作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王彬叙说着莫美村未来的增收渠道。
王彬还相当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学前教育。在他的协调下,莫美村的适龄儿童被送进了幼儿园。王彬认为,莫美村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劳动力,通过解决幼儿上学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另一方面,可以解放劳动力,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可谓一举两得。
“我和队员来了之后,成立了西盟莫美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让积极性高的党员干部带头,把莫美村的劳动力吸纳进来,经过培训之后成为建筑工人。目前合作社已建盖了86套安居房,单给合作社里的工人发放工资就达400万元。”王彬说,下一步,合作社还将发展农特产品种植,使合作社里的产业呈现多样性发展。
建档立卡贫困户岩专,入社之前到处打零工收入微薄,进入合作社经过培训,成为了一名建筑工人,一天的工资至少有200元。经过苦干实干,去年岩专家顺利脱贫。“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供娃娃上大学,我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岩专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与此同时,王彬还与队员一起把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两手一起抓,使得莫美村党总支在2017年获得了县级优秀党总支称号,十二组获得了县级文明村寨称号,使得莫美村百姓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刚到村里时,百姓种地,可谓是十人一亩两件酒,酒喝完了,活儿还没干完。而现在,百姓都积极学习农业技术,下苦力耕种田地,他们的转变让我感到很欣慰。”王彬说。
经过一年多的乡村历练,王彬从懵懂的大学生变成了朴实的基层干部,从仰望星空的理想者变成了踏实的实践者,从喜欢吃包子馒头变成了爱吃米线辣子和山间野菜,从标准的北方人变成了地道的云南人。他说:“感谢云南省农业厅的接纳,更感谢西盟这片热土,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和队员有信心带领莫美村村民脱贫致富。”
记者 于飞 (普洱日报)